“贵曲突徙薪之策”

大众日报 2020-04-26 09:32 大字

□ 李绍增

读史札记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24汉纪16中记载了一件震惊西汉王朝的大事件——霍氏灭门案: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七月,两朝重臣霍光的家族因阴谋叛逆而被当朝皇帝刘询(宣帝)斩首,一家老小横尸街口。

平息了叛逆,朝廷恢复了往昔的歌舞升平,文武百官自然是忧虑全无、欢喜不已。当然,最为高兴的还是汉宣帝。一日,他兴高采烈地来驾朝上,安排庆贺顺利平息霍氏家族阴谋叛逆的朝事,准备封赏和宴请在平息叛逆中揭发、逮捕、搏杀、行刑的官员和弁卒,尤其是对参与揭发和逮捕行动的张章、侍从武官董忠、宫廷秘书处东厢科长杨恽、宫廷随从金安上、史高,分别晋封为“博成侯”“高昌侯”“平通侯”“都成侯”和“乐陵侯”。见此安排,一位大臣不由得紧皱眉头,忽然想起一个人来。

此人叫徐福,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人氏。在霍氏案发前,曾察觉到霍氏家族在朝居功傲慢,在野奢侈造极,毅然动本上书提醒朝廷,霍氏一家权势太大,朝廷既然厚爱他们,就要随时加以约束和限制,不要让他们发展到危害朝廷、招致灭门的地步。这样的奏折一连三次上呈朝廷,宣帝只是御批三个字“知道了”而报闻。

此时站在朝堂上的大臣思绪万千,天下大事泱泱万千,当一些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冲锋陷阵应对和平息事件的人,是英雄中英雄,当应受到晋封,而那些有先见之明,敢于提出防患于未然的人,也属精英中的精英,更该受到恩赐褒奖,今日朝廷论功行赏,怎么能少了提醒朝廷对霍氏家族“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的徐福呢。他想到这里,就想迈出列班当朝上奏宣帝,为徐福打抱不平,“且慢——”他转念一想,又收住了脚步。

这位大臣深知,在封建王朝,给皇帝提建议,特别是不同的意见,对自己来说等于玩火。只见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这位大臣下得朝来,挥毫泼墨,给宣帝上了一个讲故事的奏折。他的奏折是这样写的:“陛下,我的老家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臣讲给您听听。有一位客人到主人家拜访,见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满了柴薪,这位客人就对主人说:‘您家的烟囱应该改成弯曲的,并将柴薪搬到别的地方去。不然的话,容易发生火灾,那时就麻烦了。’主人不以为然,根本没有理会。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经邻居们共同扑救,才将大火扑灭,免遭一场大的损失。于是,主人家杀猪宰牛,大摆筵席,向帮助救火的邻居表示感谢,凡在救火中被烧伤的都请到上座,其余的则按出力大小依次就座,却单单没有请那位建议他将烟囱改成弯曲、把柴薪搬走的人。有个邻居对这家的主人说:“当初要是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会发生这场火灾,既免遭失火带来的损失,又省下了杀牛摆酒的费用。如今论功请客酬谢,却不请建议你改弯烟囱、移走柴薪以防患于未然的人,他的功劳得不到酬谢,只将在救火中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尊为上客,这合适吗?’主人听了幡然醒悟过来,亲自前往把那位客人请来并把他请到上座表示深深的感谢……”

大臣写到这里,笔锋一转,疾书而道:“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曲突徙薪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茂陵人徐福多次上书提醒陛下,霍氏可能有叛逆行为,应预先加以防范。假如陛下接受徐福的劝告,则国家可以节省划出土地分封列侯的费用,臣子也可以避免图谋叛逆、满门抄斩的大祸。现在事情已经过去,只有徐福的功劳没有奖赏,希望陛下明察,高看和嘉许其‘弯曲烟囱、搬走柴薪’的远见,使他居于那些‘焦头烂额’的人之上。”

上书朝廷后,这位大臣一直在家惴惴不安。直到一日,汉宣帝下诏:“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这位大臣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他庆幸宣帝接受了自己的建议,萌发了“贵曲突徙薪之策”的意识,增长了治理天下的能力,同时又深深感到遗憾,假如宣帝及早采纳、重视并实行了“曲突徙薪之策”,那该是多么完美的事情啊!可惜历史不能假设,霍氏灭门的事件只能作为后来人的前车之鉴矣!

新闻推荐

建立“代购群”帮村民购买生活必需品 与时间赛跑 10小时就建成隔离点 “抗疫所长”的33天

张涛正在走访辖区内的疫情防控点张涛是山东省乐陵市公安局花园派出所所长。自1月27日,辖区内彭家村出现了首例新冠病毒感...

乐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陵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