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时代脉搏的跳动

德州日报 2018-12-10 09:48 大字

我是1980年7月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整整38年,可以说是德州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近日,翻阅殿封同志的《一位记者眼中的德州四十年》一书,又将我的思绪带回了当年。

殿封同志从通讯员到《大众日报》高级记者,脚踏德州这片热土,写稿40多年,是德州改革开放的经历者、参加者、报道者。他紧跟时代潮流,以笔为犁,深耕细作德州这片新闻沃土,脚步遍及城乡,不遗余力地为德州改革开放鼓与呼,采写了大量反映德州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闻作品,为德州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文学是审美体验,新闻是认知历史。追踪殿封同志的脚步,从一篇篇文风朴实的文章里,人们分明感受到历史的一种进程。 1976年粉碎 “四人帮”后,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转折。德州同全国一样,改革开放从农村发端。农业生产管理从“大呼隆”“大锅饭”到“四小作业”“五定一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从起初一家一户经营到近年的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农业种植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到农林牧副渔、种养加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从纳粮交税到取消农业税、享受种粮补贴;农民生活从缺吃少穿、缺医少药到享受低保、社保、医保,从旧房陋屋到砖房阔屋、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从出行连自行车都稀有到家有摩托车、电动车、相当多的农民开上轿车;农民从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洗脚离田进城打工,变身为城市居民;城乡企业经济成分从原来单纯国有、集体所有到个体私营、民营股份、中外合资经营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工厂企业从寥若晨星到星罗棋布;三次产业占比从“123”转为“321”;体制改革从经济体制延伸到政治体制……四十年,德州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四十年,德州变化翻天覆地;四十年,德州发展日新月异。

新闻记者记录时代脉搏的跳动。殿封同志以饱满的激情和记者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精神报道德州,宣传德州。他关注德州“三农”,在1982年就提出“穷户更需有‘至亲’”的观点,所写评论被评为全国好新闻;在德州较早报道农业提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少提留多办事;在全省较早报道关注农村建房占地、出现的“空心村”问题;及时报道农村提留收敛情况,引起省委书记重视并作出批示;在全省最早报道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规范管理,实现保值增值,文章由新华社报送中央领导参阅;在德州最早报道进行合村并居、建设新农村工作;较早关注环境保护,持续报道了一批环境保护新闻。他关注德州企业发展,重点报道了德州振华玻璃厂、黄河板纸厂等一批国有、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改革、改制新闻;报道了各县市区发展个体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工业立县等新闻。

他始终关注德州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报道德州农村青年学习张海迪,做新一代有理想、有作为的青年;报道乐陵棉麻公司“赔钱”为棉农提供良种,全县(现为市)实现普及良种种植;报道德州农民的“龙江”风格;报道德州文化建设活跃城乡;报道德州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他热情讴歌各行各业涌现的英模人物,地方名老中医朱宪廷德艺双馨、“铲煤大王”李国仲14年在铲车上过春节、优秀教师吴秀云献身小学教育“蜡炬成灰泪始干”、全国优秀纪检干部赵好玉勇当党组织肌体的“啄木鸟”、无私无畏的全国模范检察官黄平亮……一大批先进人物从他笔下走向社会,从而被广大读者认识。

评价一个记者,要看他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一位记者眼中的德州四十年》透露出殿封同志忠诚于党、热爱德州、热爱人民。他以赤子之心,满腔热情地报道这个发生在德州大地上的气势磅礴的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壮举,报道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创造、新成就,报道德州人民的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不断地向世人展现着德州人民可敬、可爱的美好形象。据我所知,殿封同志一直以写“三贴近”报道为人称道,他长期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农舍、工厂车间、校园医院调查采访,直面现实,从而获取第一手材料。因此,他采写的新闻真实确切,有血有肉,鲜活生动。他的报道多数写基层事、平凡人、小人物,但这正是组成我们这个国家的主体。他们的意志,就是民意;他们人心的向背,就是历史的趋向。在很多人看重物质利益的当今,殿封同志不畏浮云遮望眼,脚踏实地写新闻。他在记录德州发展的同时,也记录了自己成长、进步的过程,记录了自己的心旅和行踪。

《一位记者眼中的德州四十年》以新闻报道形式为德州留下了一笔颇有价值的史料。

□景文新

新闻推荐

乐陵市市场监管局 围绕产业特色集聚人才

乐陵讯(刘凯)近期,乐陵市市场监管局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围绕辖区经济产业特色,坚持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

乐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陵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