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为工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德州日报 2018-12-06 11:51 大字

“工业强则德州强,工业富则德州富。改革开放40年来,德州工业从弱到强,从小到聚,从粗到精,跃上了发展新台阶。特别是近年来,德州市各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加速向新型、高端、绿色转变,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12月3日,市经信委主任王爱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改革让德州工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爱民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也是德州经济建设的转折点。 1978年德州工业总产值为8.7亿元,经过两年的发展,1980年德州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0.9亿元,工业经济逐步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六五’期间,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20.98%。‘七五’期间,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27.99%,新上马一批投入较大的工业项目,工业骨干行业、骨干企业得到加强,逐步形成了以纺织、化工、轻工、机械和建材为支柱产业的局面。 ”王爱民说,“八五”期间,德州市坚持扩总量、抓投入,培养专业村镇以及市县。“九五”时期,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不断加大,特别是1998年以后,围绕“解放思想、放开搞活、加快发展”的工作主题,在工业发展上,先后制定了“两手抓、两扩张”、“三个一批六个百万”、建设能源化工纺织基地等一系列发展构想,工业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王爱民说,新世纪前10年(“十五”“十一五”时期),德州市按照“大上工业、上大工业”的指导思想,坚持“扩能、调整、优化、提高”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县域工业的跨跃升级,狠抓市属企业的改革发展。 2002年6月,华鲁恒升股份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德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 2007年,乐陵金麒麟集团正式被授予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了德州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零的突破。 2008年,莱钢永锋公司成为德州市第一家实现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德州市工业发展积极适应新常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向好,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改革让德州工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7年底,德州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78户,数量居山东省第五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33亿元,利润607亿元。在国家统计的41个行业大类、201个行业中类中,德州分别占有34个和153个。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9:47.7:42.4,人均GDP达到54197元。

深化企业改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从最初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到企业承包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上市,40年来,德州市工业发展始终伴随着深入推进企业体制机制改革这条主线,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王爱民说, (下转A3版)

□本报记者杨德林本报通讯员贾卫国

新闻推荐

天津烟台德州三地共搭求职平台 116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11月23日上午,德州市协同京津冀人才·劳动力暨德州市—烟台经济开发区扶贫对接专场招聘会在乐陵市举行。现场,近百家企业招...

乐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陵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