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最早壁画《荆氏宴饮图》再现东汉蜀地“食尚”
聚会吃饭拍照发朋友圈,成为当下不少人的一个“仪式”。实际上,这种让宴饮入图的偏好自古就有。如今,我们可从名画《夫妇宴饮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一窥古人的宴饮场景。在四川,也有壁画《荆氏宴饮图》,展现东汉时期贵族人家的宴饮习俗。
“《荆氏宴饮图》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崖墓壁画,也是四川省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绘画及书法墨迹。它的发现填补了崖墓考古和南方地区汉代美术考古的一项空白,是中国汉代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之一。”《四川美术史》作者唐林说。
8幅宴饮图 为南方最早崖墓壁画
2002年初春,德阳市中江县继光镇桂花村响滩河北岸,当地村民发现塔梁子山腰处几座崖墓被盗,相关管理人员随后循入墓中,至此掀开四川美术灿烂的一角。
在3号墓第三重墓室的左侧石壁上,呈“田”字形的8幅壁画历经千年黑暗,依旧艳丽明朗。壁画高65厘米至70厘米,宽75厘米至98厘米,内容丰富,向人们描绘了一场千年前的盛大宴会。透过上层第一幅壁画,可以清晰看见4人。其中,峨冠博带的荆文君与宾客2人跪坐于席上,面前各摆有盘,盘内置物。其中,左边第1人站立,身着蓝色长袍,袖口、领口描成红色,左手执便面(汉代的扇子),右手捧棒,似为侍从。剩下的几幅,虽然内容不同,却都再现了宴饮的欢悦场景。
唐林介绍,这些壁画绘制在平涂的细泥地仗层上,以线描作基础,平涂敷彩,部分用色彩渲染。绘画形式是线描。线描有“钉头鼠尾描”“游丝描”,其中黑袍被渲染过,有明显的明暗关系。
壁画使用的颜料均为矿物质,有粉红、淡绿、淡青、深蓝、淡紫、土红、黑、白等颜色。唐林说,中国最早的矿物颜料早在商周便已出现,《尚书·禹贡》记载,战国年间就有“黑土、白土、赤土、青土、黄土”。时至汉代,汉人对矿物颜料的运用已臻成熟,这从《荆氏宴饮图》可见一斑。画中人物笔法流畅,比例准确,有较高的水准。
首次发现 崖墓题词为墨书汉隶
受到气候影响,汉代壁画墓在中国多发现于北方与中原地区,塔梁子崖墓群是少有的南方壁画墓,而《荆氏宴饮图》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崖墓壁画。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孤例”?
答案或许可以从《荆氏宴饮图》中的墨书榜题一寻。该榜题约200字,为人们讲述墓主人荆氏西迁先祖荆文君(字子宾),因率兵平定羌人起义有功,官到大鸿胪一职。荆文君之子荆中也出任黄门侍郎。可惜荆中因得罪皇亲国戚导致家族受到牵连。荆文君由此获罪西迁入蜀,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开始远离庙堂的生活。
荆氏家族曾是京城豪门,当时生活在东汉的都城河南洛阳,他们通过北方丝绸之路来到当时属于益州的广汉郡。如今,在河南的商丘就有西汉的汉梁王墓群,共13座,全是凿山而筑的崖墓,其中梁共王陵中有《四神云气图》的壁画。荆氏家族将这种壁画风俗带入蜀地,藉此显示家庭曾经的辉煌。正是这次阴差阳错的迁徙,造就中江县塔梁子壁画崖墓。不过,它比中原河南的梁共王陵有所创新,那就是在壁画上书写了长篇的榜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塔梁子崖墓应该是北方人通过丝绸之路与巴蜀进行文化交流的证据。
“这种汉代书法墨迹在四川是首次发现,在整个西南地区也是唯一的发现,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的崖墓题词。”唐林介绍,四川过去虽屡有汉碑、汉刻出土,却从未发现过墨书汉隶。汉碑汉刻由于题材所限,往往浑厚深沉,静穆雍容。塔梁子墨书汉隶是直接使用毛笔在墓壁上书写,笔势生动。“这些墨书题记依壁画人物穿插题写,错落有致,题字分布得宽绰而开阔,一些笔画可以自如伸展。”
如今,为了防止氧化,中江塔梁子3号墓处于封闭中。不过,在中江博物馆展出的《荆氏宴饮图》复制品里,仍可以看见这些墨书的风采。
新闻推荐
在中江县的现代农业版图上,蚕桑业是重要一环,不再是过去传统模样荒山变桑园“电梯公寓”养小蚕中江县会龙镇青杠村,现代化养...
中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中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