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一碗面
晒面。
□李淮 文/图
作家贾平凹说:“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我说,味是知乡愁的。
中江地杰人灵、物阜民丰。中江食品——“中江挂面”是驰名中外的一大特色食品。你如果在这里吃上一碗汤宽菜叶青的清汤中江挂面,保管你吃了一回想二次呢。
1931年版的《中江县志》记载:“中江挂面,面细如丝,长八九尺,截两头,取中段,名曰腰面,又称银丝面,县城内外俱佳,河西谭家街尤盛,色白味甘,食之柔滑,细而中空。”这段描述,对中江挂面的外形、口感,哪里的挂面最好,都有恰如其分的描述。中江挂面有1000多年的历史,北宋时期,就从当时的民间走向宫廷,在皇家宴席上崭露头角,后又从宫廷回归民间。在清朝乾隆、道光年间,声名鹊起,曾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清代诗人王朗山写道:“中江烧酒中江面,一路招牌到北京。”可见,当年的中江挂面不但是寻常百姓家的美味佳肴,也飞入了王侯堂前琼林夜宴。中江县的钟氏挂面,在2017年全国十大魅力城市比拼中,以“一座城,一碗面”为德阳带来殊荣,受到众人欢迎、观众热捧。
中江挂面带着唐宋的诗情,明清的风骚,凯江河的烟波,魁山的青绿,南北二塔的韵致,在中江县千年流传。如今,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面人用点石成金的手段,不但做成了洁洁白白绵绵长长的细挂面,还让面条空了心,这手艺,真是了得!
挂面的原料极其考究,多以鸡蛋清、菠菜汁、鸡蛋黄、朱神砂、清油、食盐为基质,佐以精细小麦面粉调和制成。面条做好后要在户外晒干,晒面讲究天气时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次年农历三月十五。如果遇上绵绵阴雨天,那就糟糕了,挂面只有以面条纠结、颜色晦暗、面不细、条不直的失败结局告终。能工巧匠的制面人往往观天看地,预测好天时,现在是制面人手机下载“天气预报”,精确配方,才能开工动手制面。
有位摄影家朋友说:“晒面是阳光中的交响,单看农家晒面的过程就让人醉了。”中江人在劳动中创造了美,屋前房后3米高的架上晾晒着十多米长的面,密密麻麻,在阳光下像无数耀眼的金丝银线,壮观极了。晒面也成了一道中江特有的人文风景,晒面季节,会有许多摄影家蜂拥而至,抓拍晒面人生动有趣的生活画面。经过八道工序后,挂面成功,有蛋清面、蛋黄面、翡翠面、朱砂面等成品。洁白细腻、整齐紧实,一把一把,煞是好看。智慧勤劳的中江人,成就了中江空心挂面的食品传奇。
20世纪60年代,我家住在中江县城,要坐艄公摇橹的摆渡船到凯江河对面的谭家街去买挂面。谭家街的挂面就是比别处的好!那时候,家里不富裕,去买挂面是为了送人。自己家里,也不能做到常常饱中江挂面的口福。只是每年我过生日的那一天,母亲都要带我去吃一碗带荤的中江挂面,让我趁热快吃。这一碗中江挂面,既有浓浓的故乡乡情,又有深深的慈母心意,三十多年过去,母亲的话语言犹在耳,嘴里的面条美味依然……
现在的中江县城,也有面店食店,卖煮好的香喷喷、回味悠长的中江挂面。这挂面呢,不能放红油辣椒,若是放红油辣椒整成红汤面或者清红汤面,就破坏了它的本来口感味道。亦有包装精美的盒子里装着中江挂面,摆在街道里的商店柜台上,要送礼,再也不会舟船摆渡,再也不会水湿衣裤。
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有句话:“自然经手,文化过喉,舌品天下,胃知乡愁”。我们的中江挂面,没有普通川味的麻辣生猛,色重味厚;它平和清淡,素雅味长。农家地头小麦,原汁原味原生态。纯手工制作;它以洁、白、干、净、细五绝著称于世;它以色、味、甘、平、和五字深入人心。它有千年的文化传承,亦有和谐淡定心意。吃中江挂面,祥和、祥意、祥瑞、祥寿,四季安康;面细、面柔、面鲜、面美,年年久长。
那味,是有浓浓乡愁的!
新闻推荐
(朱纪亮记者钟正有)记者从中江县农业农村局获悉,一直以来,该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握“三变”改革新机遇...
中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