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香:从6到6000,我有一个“破茧成蝶”的故事
带动村民一起致富是吴秋香的心愿。
我叫吴秋香,中江县辑庆镇书房村人,今年40岁,高中文化。我原本并不贫困,前几年,因给患癌的父亲治疗花了很多钱,导致家里经济困难,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时,日子过得很艰难,我要照顾生病的父亲,没有多少时间出去挣钱,又要筹钱给他治病,因此很快就花光了积蓄,还借遍了亲朋好友,欠下不少钱,且暂时无力偿还……生活极其困难,一年到头靠全家1亩多地的生产收入,远远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
故事还得从几年前说起,当初我买了6只兔子准备喂到过年吃,喂大了又舍不得吃,尤其是母兔很漂亮,又怀了兔宝宝,就慢慢地繁殖再繁殖,有了近20只兔子后就卖了。当时我算一下账,喂兔子还是比较赚钱的。
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为了提高家庭收入,我和家人商量搞点什么产业来还账。我从镇里订购了几十只种兔在家散养。当时我家地方小、环境脏乱,不到一个月,种兔死了一大半。看着兔舍里病恹恹的兔子,我在网上查找资料,分析病因,还是束手无策,实在想不出办法,只好把它们全部处理了,兔笼也被扔在了角落里……没想到,第一次创业不仅没有带来收益,反而赔进去了几百元钱,这使得我再也提不起来发展养殖的热情。
我的帮扶责任人也是当时的书房村第一书记张子兴和镇村干部了解到我遇到的困难后,分别找我从思想、观念、信心等方面进行谈心,并和我一起分析原因,让我又逐渐鼓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
“养兔不成功,关键缺技术。你缺啥,我们就给啥!”当时,张书记斩钉截铁的话,给了我发展生产的信心。他还为我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分析市场行情,联系农技员讲解养殖技术,请畜牧站为我指导卫生防疫……
没多久,通过个人自筹和各方帮扶,我再次开始养兔。有了镇村帮扶干部的帮助联系,畜牧站老师和镇上农技员时常给我讲课,传授养殖技术,主动帮助我排忧解难,引导我规范养殖、科学养殖。从圈舍的建设到饲养管理,再到疾病防治,他们倾囊相授。这次,有了经验,我顺利渡过了难关。经过几年的发展,我的养兔产业越来越红火——2018年,我欠的钱还清了,还成功地脱了贫。
虽然脱了贫,但我并没有安于现状。对于未来,我有了更多更大的想法:我要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规模化养殖,不仅自己致富奔小康,还要带动周围群众一起增收致富!
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很是支持,还帮我了解相关扶贫政策、协调租用产业用地、协助到信用社无息贷款等。在自有资金、亲朋好友的借款和无息贷款的支持下,我家投资20余万元的现代化养兔场目前投用。
这个新养兔场的特点是环保卫生无污染,省时省力省工序。比起传统的养兔场,新兔场没有臭味,因为粪便会被自动集中收集起来,尿液流到最下层被水冲走,附近村民经常拿去浇灌庄稼。以前,兔子饮水要人工操作,经常到处乱溅,现在是直接在专门水管中吸,既节约水,又能保持环境卫生……
现在,我每天五六点起床,然后喂食,查看兔子的健康状况,打扫卫生。偶尔上网或在书上了解下养殖兔子的知识,现在养兔的各项技术我都已基本掌握。1000只、2000只……我养的兔子慢慢多起来了。新养兔场,一年能养6000只,赶上今年的好行情,年纯收入可达10万元!发展养兔产业脱了贫,走上幸福小康之路,我更有信心了!
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力量的帮助支持,帮扶干部和村第一书记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富起来了,我要响应国家“先富带动后富”这个号召,带领有增收致富志向的周边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一起发展养兔项目。有了我的前期尝试,相信可以使他们少走弯路,更快致富!伍钱森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嵘)记者近日从中江县市场监管部门获悉,“中江丹参”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
中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