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农家书屋 村民的“精神家园”

德阳日报 2019-12-18 08:32 大字

玉兴镇凡龙村的农家书屋深受村民喜爱。

文/图本报记者文潇

时下,农家书屋正以多种形式悄然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中江县历经10多年的摸索实践,在建设农家书屋方面走出了一条健康有序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笔精神财富。

走进冬天时节的中江玉兴镇凡龙村,层林尽染,在皑皑薄雾之间,凡龙村的农家书屋里灯光柔和,整洁而温馨。小屋内4个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各类书籍,内容涵盖农业科技、文学、法律等方面,五六个村民正聚在一起,认真阅读报刊和杂志。“我喜欢看一些关于健康饮食、儿童教育方面的读物,现在都提倡科学育娃,我也要跟着时代一起进步,不能落后。”凡龙村村民刘小梅告诉记者。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2007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而凡龙村农家书屋于2014年建成,面积40平方米,有纸质出版物3000余册,拥有兼职管理员1名,接待读者累计达9000余人次。

自村里农家书屋落成那天起,村民胡琼芳就担任起书屋管理员。同时,她还是村里的妇联主席。每天一到岗,胡大姐就会翻看“出版物登记本”,并根据读者意见及时调整图书结构。除了上级配发的图书外,村里还拾遗补缺,订阅一部分群众喜爱的图书。胡琼芳说:“农家书屋刚刚建成的时候,只有村里的一些学生来看,到后来我们书屋的书籍越来越多,包含的种类也不断增多,来看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有时候一天能有二三十个人到这里来看书。”

村民胡军从事生猪养殖已经十余年,但在刚起步时,由于不懂技术,亏了不少。这几年,他有事没事总往农家书屋跑,寻求生猪防病技术,并由此得到发家致富的第一桶金。为此,胡军常向乡亲们宣传:“小书屋是咱们的金钥匙。”致富后的胡大哥先后带动了当地五六户村民发展生猪养殖,得到乡亲们的称赞和信任。胡军说:“养殖这一块防病和治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村里的农家书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常来书屋学习关于养殖技术的各类知识,让我在养殖过程中解决了不少问题。”

不仅村民们来这里借书、看书,这里还是村里的孩子们最喜欢来的地方,看书、画画、做手工,尽享童趣。小邱喜是六年级学生,在农家书屋,她先后借阅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书籍,小姑娘说“读书可以明志,使人更加自信”,农家书屋已经陪伴了她5年。邱喜说:“学校里有图书馆,回到家又有农家书屋,让我的假期也变得充实起来。”

“书香”是体现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文化符号。农家书屋正悄然改变着当地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凡龙村党支部书记胡明根介绍,原来村上的村民经常打牌,吵架的事情也比较多,自从办起了农家书屋,也给村上带来了乡风文明的变化。

玉兴镇党委书记谢小云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扶贫中的扶智作用,就是要拔除贫困群众思想和智力上的‘穷根’,这也是脱贫攻坚一项非常重要的造血工程。”

据了解,中江县共有760个农家书屋,凡龙村的农家书屋只是该县农家书屋的一个缩影。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当地将通过农家书屋的农村文化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地方文化产品,涵养心田、教化人心,富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向着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生活进发。

新闻推荐

中江县开展烟花爆竹暗查暗访行动

四川经济日报讯(曾大山记者钟正有)为深刻吸取“12.4”浏阳市碧溪烟花爆竹制造有限公司爆炸事故教训,切实加强辖区烟花爆竹领...

中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