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诺引来清泉长流 ——中江县2016年“小农水”项目圆满交卷的背后
陈晋 本报记者 杜晓鹏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江县围绕众多民生问题集中发力,在医改、住房、社保等重点领域作出承诺,列出推进时间表。截至目前,中江县民生基础设施工程涉及“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圆满交卷。
承诺——
让农民不再为水犯愁
“完成人饮安全项目、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水利血防工程、抗旱水源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都江堰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石垭子光伏提灌站项目建设。”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江县政府承诺今年将新增有效灌面360公顷。通过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37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500万元,在21个村新建沟渠、水塘、引水堰等“小农水”项目,让当地农民不再为水犯愁,吃下旱涝保收“定心丸”。
践诺——
21个村近5万人受益
7月28日,玉兴镇桃花店的农业产业基地,业主张冬梅正和帮工的村民们在地里摘黄瓜,菜地旁边,清澈的流水在标准化水渠里缓缓流淌。“整治后的山坪塘水位至少提高一倍,用水不再发愁;田间网状沟渠畅通,再不用担心被淹了。”张冬梅说。
张冬梅是太安镇人,2014年在桃花店村承包了100亩地,发展水果蔬菜产业。因为排水渠道不畅,2015年,张冬梅种植的葡萄被洪水淹没,死了一大片。“去年种了红提、夏黑、美人指等各类葡萄品种50亩,全部被水淹了,损失至少十几万元。”
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全村人都为用水担忧、为排水发愁。村支部书记周义光说,堰塘关不住水,天旱就缺水,渠道不畅,遇到暴雨天就积水,农作物要么干死、要么淹死。“由于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条件所限,工程设计标准低、运行维护投入不足,目前普遍存在老化失修严重、蓄水抗旱能力低等弊病……”为了争取到小农水建设项目,周义光代表村里参加了县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竞争立项演讲。通过镇、村的努力,桃花店村今年获得了290余万元的中央、省、县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
这仅仅是“小农水”效益的一个缩影。今年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在中江玉兴镇、龙台镇、清河乡3个乡(镇)的21个村实施,受益人口4.96万人。总体任务(含整合项目)为:新建渠道48.22km,整治渠道97.82km(其中排洪沟道1.48km),整治山坪塘200座,整治引水堰(闸)9座,新建引水堰(闸)1座,改造泵站8座,新建泵站2座,新建蓄水池76口。目前,项目已实施完成,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1.68万亩,补灌面积达到8.47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2.5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9万亩。“灌溉面积增加后,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97万千克,新增经济作物产值4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65.56元。这是‘小农水\’最直接的效益。”县水利水电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白晓波说。
目前,项目所涉及的玉兴镇、龙台镇、清河乡3乡(镇)21个村已全面完工并通过验收。除了中央、省、县各级财政资金4200万元外,当地群众还自发筹集了近120万元,投工投劳折资380多万元。“小农水”项目实施后,将促进灌区综合经济发展,改善灌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完善项目及周边配套设施,农业生产用水更加有保障。
背后——
多措并举“改建管养”
“根据项目要求,镇村干部群众、水务部门组织水务局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单位有关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在充分听取受益群众意见,反复论证工程规划布局的基础上编制实施方案。”白晓波介绍。
作为中央财政第三批、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中江县“小农水”建设如今已走进第六个年头。每一年,“新增有效灌面”都会被作为民生实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白晓波表示,截至目前,中江县已在全县148个行政村实施了“小农水”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农田灌溉条件,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相比实际需求,目前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全县有750多个行政村,目前‘小农水\’覆盖面不足1/5。即使涉及的村,也并非是全村覆盖。”
玉兴镇党委书记王晓明也感受到了这个现实压力。“自从首批8个村‘小农水\’实施以来,其他村的干部群众就经常前来咨询、请愿。”如何在争取更多资金支持的同时,多措并举扩大“小农水”等基础设施覆盖面正在成为一个新课题。而“小农水”项目也并不止于单纯的工程建设,而是涉及“改、建、管、养”整个体系建设。
青苗、占地等如何补偿?工程建设如何有效监管?建设后复耕以及清淤等维护保养谁来出钱出力?对此,相关部门和单位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通过一事一议等形式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增强参与度,没用财政补助资金就解决了青苗、占地、果树、林木的补偿等问题。“按照项目规定,村民需要筹资2%左右。我们将占地和投工、投劳等都折算成了筹资的现金。而不涉及占地等的村民则需要直接出钱平摊筹资费用。”白晓波说。
此外,中江县还在实施了“小农水”的村组,引导成立了“用水户协会”。“村民自愿加入,选举会长。项目使用、维护管理都由协会自主支配。”项目完工投用后,协会召集会员,明确用水如何收费等问题。收入则用作沟渠、塘堰的维修和保养等。“目前试水效果很好,这样有效解决了农村基础设施长效化运营维护的问题。”
陈晋 本报记者 杜晓鹏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江县围绕众多民生问题集中发力,在医改、住房、社保等重点领域作出承诺,列出推进时间表。截至目前,中江县民生基础设施工程涉及“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圆满交卷。
承诺——
让农民不再为水犯愁
“完成人饮安全项目、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水利血防工程、抗旱水源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都江堰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石垭子光伏提灌站项目建设。”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江县政府承诺今年将新增有效灌面360公顷。通过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37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500万元,在21个村新建沟渠、水塘、引水堰等“小农水”项目,让当地农民不再为水犯愁,吃下旱涝保收“定心丸”。
践诺——
21个村近5万人受益
7月28日,玉兴镇桃花店的农业产业基地,业主张冬梅正和帮工的村民们在地里摘黄瓜,菜地旁边,清澈的流水在标准化水渠里缓缓流淌。“整治后的山坪塘水位至少提高一倍,用水不再发愁;田间网状沟渠畅通,再不用担心被淹了。”张冬梅说。
张冬梅是太安镇人,2014年在桃花店村承包了100亩地,发展水果蔬菜产业。因为排水渠道不畅,2015年,张冬梅种植的葡萄被洪水淹没,死了一大片。“去年种了红提、夏黑、美人指等各类葡萄品种50亩,全部被水淹了,损失至少十几万元。”
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全村人都为用水担忧、为排水发愁。村支部书记周义光说,堰塘关不住水,天旱就缺水,渠道不畅,遇到暴雨天就积水,农作物要么干死、要么淹死。“由于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条件所限,工程设计标准低、运行维护投入不足,目前普遍存在老化失修严重、蓄水抗旱能力低等弊病……”为了争取到小农水建设项目,周义光代表村里参加了县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竞争立项演讲。通过镇、村的努力,桃花店村今年获得了290余万元的中央、省、县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
这仅仅是“小农水”效益的一个缩影。今年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在中江玉兴镇、龙台镇、清河乡3个乡(镇)的21个村实施,受益人口4.96万人。总体任务(含整合项目)为:新建渠道48.22km,整治渠道97.82km(其中排洪沟道1.48km),整治山坪塘200座,整治引水堰(闸)9座,新建引水堰(闸)1座,改造泵站8座,新建泵站2座,新建蓄水池76口。目前,项目已实施完成,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1.68万亩,补灌面积达到8.47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2.5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9万亩。“灌溉面积增加后,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97万千克,新增经济作物产值4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65.56元。这是‘小农水\’最直接的效益。”县水利水电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白晓波说。
目前,项目所涉及的玉兴镇、龙台镇、清河乡3乡(镇)21个村已全面完工并通过验收。除了中央、省、县各级财政资金4200万元外,当地群众还自发筹集了近120万元,投工投劳折资380多万元。“小农水”项目实施后,将促进灌区综合经济发展,改善灌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完善项目及周边配套设施,农业生产用水更加有保障。
背后——
多措并举“改建管养”
“根据项目要求,镇村干部群众、水务部门组织水务局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单位有关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在充分听取受益群众意见,反复论证工程规划布局的基础上编制实施方案。”白晓波介绍。
作为中央财政第三批、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中江县“小农水”建设如今已走进第六个年头。每一年,“新增有效灌面”都会被作为民生实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白晓波表示,截至目前,中江县已在全县148个行政村实施了“小农水”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农田灌溉条件,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相比实际需求,目前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全县有750多个行政村,目前‘小农水\’覆盖面不足1/5。即使涉及的村,也并非是全村覆盖。”
玉兴镇党委书记王晓明也感受到了这个现实压力。“自从首批8个村‘小农水\’实施以来,其他村的干部群众就经常前来咨询、请愿。”如何在争取更多资金支持的同时,多措并举扩大“小农水”等基础设施覆盖面正在成为一个新课题。而“小农水”项目也并不止于单纯的工程建设,而是涉及“改、建、管、养”整个体系建设。
青苗、占地等如何补偿?工程建设如何有效监管?建设后复耕以及清淤等维护保养谁来出钱出力?对此,相关部门和单位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通过一事一议等形式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增强参与度,没用财政补助资金就解决了青苗、占地、果树、林木的补偿等问题。“按照项目规定,村民需要筹资2%左右。我们将占地和投工、投劳等都折算成了筹资的现金。而不涉及占地等的村民则需要直接出钱平摊筹资费用。”白晓波说。
此外,中江县还在实施了“小农水”的村组,引导成立了“用水户协会”。“村民自愿加入,选举会长。项目使用、维护管理都由协会自主支配。”项目完工投用后,协会召集会员,明确用水如何收费等问题。收入则用作沟渠、塘堰的维修和保养等。“目前试水效果很好,这样有效解决了农村基础设施长效化运营维护的问题。”
新闻推荐
精心谋划创新手段 学深做实注重成效 ——市城管执法局深入推进“两学一做”效果显著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城管执法局牢牢把握“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精心谋划,创新手段,引导全体党员坚持定位更高、措施更严,确保“学”得深入,“做”得扎实,真正做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城市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