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来栖 中江强化人才支撑助推跨越发展

德阳日报 2016-03-14 21:09 大字

“人才是第一驱动和根本支撑。”日前,中江县县委书记周新在全县人调会上强调,“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提高人才政策的精准性,切实增强人才团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强化人才支撑,助推中江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近年来,中江县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牢固树立“人才为发展之本”的工作理念,以规范管理人事人才工作为重点,强化“精准”意识,积极探索实施研究生考核招聘、人才回引等人才引进、服务、培养的有效举措。截至2015年底,全县在职干部职工中研究生学历达153人,较2012年增加94人,全县人才总量、人才布局和人才结构逐步向高学历、知识型转变,为中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精准”服务 确保引得进

为了满足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优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结构,中江县积极引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实用型人才。从2013年起,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到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学院等高校考核招聘研究生。

李沙就是中江县2015年考核招聘的研究生。2015年4月,李沙报名参加了中江县研究生考核招聘,同年7月被录用至中江县环境保护局工作。“我一直对环境保护有着很浓的兴趣,研究生期间攻读的就是环境科学专业,从事环保工作专业对口,正好发挥所长。”  

“引进人才的目的不是装饰‘门面\’,精准定位才能引进合适的优秀人才,才能做到‘人尽其用\’。”中江县人社局负责人介绍,中江县坚持精准定位,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引才模式。在人才引进之前,招聘单位深入分析本单位、本领域发展需求,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找准发展症结,明确引才方向。同时,对现有人才总量、结构、分布和素质状况,进行全面深入摸底调研,并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供需进行预测,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规划。

2012年8月,中江县制定出台《关于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回引”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人才回引的基本原则、回引对象等;依据省市人才引进政策制发招聘公告,明确招聘原则和方式、招聘名额、招聘条件及待遇等。

通过精准定位,合理规划实施,近年来,中江县考核招聘引进研究生110人,人员主要分配在农业、畜牧、人社等专业领域或行业;通过人才回引工程回引各类人才78人,其中公务员22人,事业人员56人,主要分布在公检法系统和教育、卫生等部门。

“精准”服务 确保留得住

2月28日正值周末,北塔小区一套公租房里传出一阵阵菜的香味儿,“房主人”蔡文娟和丈夫林征正在厨房里忙活。这套60平方米两室一厅的公租房里包括一个独立卫生间,以及2间、每间约10余平方米的独立卧室,月租金仅需200元。

蔡文娟是2013年通过考核招聘的研究生,在中江县委宣传部工作。除了每月享受600元的住房补助外,蔡文娟还和其他招聘的研究生一样,优先享受申请公租房。因为这一政策的吸引,蔡文娟的丈夫林征放弃了在雅安市汉源县的选调生身份,以法律硕士的身份通过了中江县2015年的研究生考核,目前在县法制办工作。

人才保障服务体系,是决定人才去留的重要参考。为确保引进的人才能够留得住,除了在待遇上作考虑,中江县在人才服务方面着重强化“精准理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配偶工作安排、住房、待遇等方面给予“特别照顾”,确保引进的人才留得住。 

除了解决已婚人员的家属安置问题,中江县还为未婚的引进人才搭建交友平台,组织引进人才参加“青年交友联谊会”“爱在中江-爱心延续”“相约金堂-幸福起航”“成德单身青年新春联谊”等活动。“我和妻子就是在‘爱在中江-爱心延续’活动中认识并相恋的。”县金融办工作的小邓说。

 “精准”培养 确保用得好

“让引进的人才扎根于中江,把新观念、新思维带入中江,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县委组织部部部长晏世莹介绍,中江始终把关注人才的发展,挖掘人才的潜力,发挥人才的创造力,作为留住人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各类人才一展所长。

针对引进人才的实际,中江县大力实施“三大工程”,破解人才培养难题,促进引进人才快速成长。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采取“1+1帮带”培养模式、搭建学习平台,提升引进人才的素质;推行“实践锻炼工程”,采取“单位轮岗+双向互派+挂职锻炼”的模式,使其尽快促成长;借助“谈心交心工程”,帮助其树立正确工作理念。通过“三大工程”,一大批干部迅速成长了起来,许多人都成为了单位的骨干。  

除了对引进人才的培养,中江县还加大力度培养选调生。从1983年至今,中江县共接收选调生119人,现仍在中江工作的53人。目前,共有10名选调生担任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职务,43名选调生被列为科级后备干部进行管理,60名选调生上调到省、市部门工作。

“人才是第一驱动和根本支撑。”日前,中江县县委书记周新在全县人调会上强调,“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提高人才政策的精准性,切实增强人才团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强化人才支撑,助推中江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近年来,中江县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牢固树立“人才为发展之本”的工作理念,以规范管理人事人才工作为重点,强化“精准”意识,积极探索实施研究生考核招聘、人才回引等人才引进、服务、培养的有效举措。截至2015年底,全县在职干部职工中研究生学历达153人,较2012年增加94人,全县人才总量、人才布局和人才结构逐步向高学历、知识型转变,为中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精准”服务 确保引得进

为了满足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优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结构,中江县积极引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实用型人才。从2013年起,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到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学院等高校考核招聘研究生。

李沙就是中江县2015年考核招聘的研究生。2015年4月,李沙报名参加了中江县研究生考核招聘,同年7月被录用至中江县环境保护局工作。“我一直对环境保护有着很浓的兴趣,研究生期间攻读的就是环境科学专业,从事环保工作专业对口,正好发挥所长。”  

“引进人才的目的不是装饰‘门面\’,精准定位才能引进合适的优秀人才,才能做到‘人尽其用\’。”中江县人社局负责人介绍,中江县坚持精准定位,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引才模式。在人才引进之前,招聘单位深入分析本单位、本领域发展需求,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找准发展症结,明确引才方向。同时,对现有人才总量、结构、分布和素质状况,进行全面深入摸底调研,并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供需进行预测,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规划。

2012年8月,中江县制定出台《关于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回引”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人才回引的基本原则、回引对象等;依据省市人才引进政策制发招聘公告,明确招聘原则和方式、招聘名额、招聘条件及待遇等。

通过精准定位,合理规划实施,近年来,中江县考核招聘引进研究生110人,人员主要分配在农业、畜牧、人社等专业领域或行业;通过人才回引工程回引各类人才78人,其中公务员22人,事业人员56人,主要分布在公检法系统和教育、卫生等部门。

“精准”服务 确保留得住

2月28日正值周末,北塔小区一套公租房里传出一阵阵菜的香味儿,“房主人”蔡文娟和丈夫林征正在厨房里忙活。这套60平方米两室一厅的公租房里包括一个独立卫生间,以及2间、每间约10余平方米的独立卧室,月租金仅需200元。

蔡文娟是2013年通过考核招聘的研究生,在中江县委宣传部工作。除了每月享受600元的住房补助外,蔡文娟还和其他招聘的研究生一样,优先享受申请公租房。因为这一政策的吸引,蔡文娟的丈夫林征放弃了在雅安市汉源县的选调生身份,以法律硕士的身份通过了中江县2015年的研究生考核,目前在县法制办工作。

人才保障服务体系,是决定人才去留的重要参考。为确保引进的人才能够留得住,除了在待遇上作考虑,中江县在人才服务方面着重强化“精准理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配偶工作安排、住房、待遇等方面给予“特别照顾”,确保引进的人才留得住。 

除了解决已婚人员的家属安置问题,中江县还为未婚的引进人才搭建交友平台,组织引进人才参加“青年交友联谊会”“爱在中江-爱心延续”“相约金堂-幸福起航”“成德单身青年新春联谊”等活动。“我和妻子就是在‘爱在中江-爱心延续’活动中认识并相恋的。”县金融办工作的小邓说。

 “精准”培养 确保用得好

“让引进的人才扎根于中江,把新观念、新思维带入中江,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县委组织部部部长晏世莹介绍,中江始终把关注人才的发展,挖掘人才的潜力,发挥人才的创造力,作为留住人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各类人才一展所长。

针对引进人才的实际,中江县大力实施“三大工程”,破解人才培养难题,促进引进人才快速成长。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采取“1+1帮带”培养模式、搭建学习平台,提升引进人才的素质;推行“实践锻炼工程”,采取“单位轮岗+双向互派+挂职锻炼”的模式,使其尽快促成长;借助“谈心交心工程”,帮助其树立正确工作理念。通过“三大工程”,一大批干部迅速成长了起来,许多人都成为了单位的骨干。  

除了对引进人才的培养,中江县还加大力度培养选调生。从1983年至今,中江县共接收选调生119人,现仍在中江工作的53人。目前,共有10名选调生担任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职务,43名选调生被列为科级后备干部进行管理,60名选调生上调到省、市部门工作。

新闻推荐

中江太安镇加快土地流转开辟致富新路—— 让土地资源“活”起来文/图 本报记者 杜晓鹏 通讯员 肖开丰

村民忙着收藕。虽然已近晌午,但中江县太安镇高庙村的10多名村民仍然在田里忙着挖藕,新挖出的藕整齐地码放在路边等待过秤装车。“清明节前后正是种藕的时节,今天估计要收五六千斤藕吧。”正在记账的...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