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闲不闲,田间种草 沙河村有个“另类”书记张世英

德阳日报 2015-12-23 21:12 大字

张世英和村民一起栽种车前草。 本报记者 文潇 摄

■第一书记在行动

□本报记者 杜晓鹏 通讯员 肖开丰

隆冬时节,正是农村最为悠闲的时候,但在中江县黄鹿镇沙河村的田间地头,依然可以看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望着成片新栽下的嫩苗,记者不禁疑惑,“这是油菜吗?”“不是,这叫车前草,苗儿与油菜相似。”“这么多好田拿来种草不是可惜了吗?”“种草可比种粮种油菜划算多了。”与记者对话的是沙河村的第一书记张世英,语言中透露出特有的干练与自信。

沉下去摸清“家底”

张世英是市发改委派驻沙河村的第一书记,7月31日中江召开动员会当天,她便自行前往沙河村提前“打探”了一番。初到完全陌生的村子,她还真有点无所适从,尽管以前有过基层工作经验,但在村级层面具体负责还是头一次。她决定先“到群众中去”深入调研,根据村情、民意,再通过“从群众中来”集思广益,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调研报告,进而打开工作局面。

上任之前,张世英就制作了一系列摸底调查表格,包括村幅员面积、人口户数、地理位置,党员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建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以及劳务输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特色产业等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等。上任后,通过多方走访调研,全面搜集整理分析情况,摸清了“家底”,并形成了一份详实而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

在张世英的报告中,她逐一列下了沙河村的问题和对策:依据中江县村级党组织建设标准,对沙河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查漏补缺;抓好班子建设、活动阵地建设及完善工作机制尤其是值班制度;抓好工作载体建设,实现党员分类管理;沙河村历来以传统种粮为主,无特色经济产业支撑,增收项目少,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下转第三版)

张世英和村民一起栽种车前草。 本报记者 文潇 摄

■第一书记在行动

□本报记者 杜晓鹏 通讯员 肖开丰

隆冬时节,正是农村最为悠闲的时候,但在中江县黄鹿镇沙河村的田间地头,依然可以看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望着成片新栽下的嫩苗,记者不禁疑惑,“这是油菜吗?”“不是,这叫车前草,苗儿与油菜相似。”“这么多好田拿来种草不是可惜了吗?”“种草可比种粮种油菜划算多了。”与记者对话的是沙河村的第一书记张世英,语言中透露出特有的干练与自信。

沉下去摸清“家底”

张世英是市发改委派驻沙河村的第一书记,7月31日中江召开动员会当天,她便自行前往沙河村提前“打探”了一番。初到完全陌生的村子,她还真有点无所适从,尽管以前有过基层工作经验,但在村级层面具体负责还是头一次。她决定先“到群众中去”深入调研,根据村情、民意,再通过“从群众中来”集思广益,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调研报告,进而打开工作局面。

上任之前,张世英就制作了一系列摸底调查表格,包括村幅员面积、人口户数、地理位置,党员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建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以及劳务输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特色产业等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等。上任后,通过多方走访调研,全面搜集整理分析情况,摸清了“家底”,并形成了一份详实而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

在张世英的报告中,她逐一列下了沙河村的问题和对策:依据中江县村级党组织建设标准,对沙河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查漏补缺;抓好班子建设、活动阵地建设及完善工作机制尤其是值班制度;抓好工作载体建设,实现党员分类管理;沙河村历来以传统种粮为主,无特色经济产业支撑,增收项目少,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德阳“110” 织密平安网

本报记者陈晓霞通讯员王登宇1月10日,在市区文庙广场全国第30个“110宣传日”活动现场,警用器械展示、便民警务网络平台推广、防骗防盗防火知识宣传等活动让市民更深入地了解“110”这一报警服务平...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