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群众致富 ——记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中江县集凤镇党委

德阳日报 2015-07-24 21:29 大字

刘福兴(左二)听取蜜蜂村合作社成员介绍香菇种植情况。

7月17日一大早,中江县集凤镇党委书记刘福兴就和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廖其贵等一起前往蜜蜂村世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与合作社的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蔡世明以及在合作社打工的村民们交谈,了解在这个偏远山村新兴发展起来的香菇种植业发展情况。

“刘书记,我们这香菇种起来了,在家门口就有工作,工资还不低,真是过上了好日子。”“现在运材料的大货车还开不进来,把那截路再修一下,我们把香菇送出去卖也方便了。”村民们你一句我一句,既有发自肺腑的感言,也有实实在在的需求。“这种香菇的收入比种玉米、粮食高了三四倍,摘菌子的时候,来打工的每天有50多个人,每人每天收入在50元以上,村民们都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我们目前的规模有30多亩,今年又流转了60多亩地,能达到百亩的规模了。”蔡世明说。

文/图 本报记者 李芊岑

“一村一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集凤镇党委把镇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落脚点放在了农民增收群众致富上,丘陵山区,十年九旱,如何富起来?刘福兴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开展集凤全面实现小康“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学习讨论活动,在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状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目标确定后,镇村两级党组织主动作为,采取书记带头、部门定点帮扶、政策引导、项目支持等多项举措,农产业快速发展,效果显著。

石垭子村新村围着产业转。以石垭子村为核心的芍药种植面积10000亩,芍药花收入2000元/亩,芍药产值10000元/亩。芍药花的观光价值,拉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崛起。白梁村是“中江挂面”主产地。“支部+协会”模式,发展专业户48户,户年均产值12万元,家庭纯收入6万元,年人均收入比全村高出10000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40多人。群岭村已成为县城的菜篮子……

近年来,集凤镇党委在中央、省、市、县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成绩瞩目。2011年获“中国芍药之乡”称号,2012年被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2013年被列为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重点镇,2014年列为全国重点镇,镇党委被授予中江县2014年“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5年被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下一步,集凤镇规划在高屋村发展荷花500亩,带动夏季乡村旅游业。目前,已完成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能排能灌良田500多亩,筑梦休闲养生,打造石垭芍药景区“花园中的后花园”。

刘福兴说:“‘春赏芍花、夏尝野菌、秋品硕果、冬观雪景\’,今后夏天还能赏荷花,品有机水果,我们探索联通各村特色农产品,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链,带动全镇致富。”

党建有了执行力推动发展见效快

近年来,集凤镇党委紧紧围绕“四个全面”重大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建立并落实了镇党委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责任追究等制度,使每个领导班子成员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党委一把手以身作则,“廉政向我看、勤政跟我干”,班子成员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尽全力,同谋一盘棋,共唱一台戏,党委班子始终保持团结高效、廉洁务实运转。

镇党委紧扣发展改革主题,在造就善创业、带民富的党员干部队伍上狠下功夫,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强化教育培训、实行跟踪管理、建立贡献档案、定期述职述廉、完善激励机制,形成了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品质优秀的村(社区)干部队伍,在改革发展中起到了“领头雁”作用。对村级班子带头人“高看一格,严管一层”,切实整顿软弱涣散,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困难。开展“我为集凤发展献一计、牵一线、添一砖”主题活动,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和投身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培育出一批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党员典型。

镇党委努力争创群众公认、不含水分的一流业绩,实现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重点镇规划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场镇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一期项目完工。总投资1000万元的场镇污水处理站和场镇镇区绿化及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已启动,场镇新区建设,正在进行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在省市县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石垭子村“产村相融”示范村建设如火如荼,观光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中江县集凤镇是典型的丘陵农业乡镇,白芍、丹参、菊花、桔梗、当归等名贵中药材产业是集凤镇的支柱产业。7月16日,“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夏季)”在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开幕,石垭子村养生文化特色街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芍药花乡 养生中江”的独特魅力,展现了集凤镇养生乡村观光旅游的美好前景。镇党委书记刘福兴说,在各村传统种植产业基础上扩大规模,发展集约化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工作量小、见效快,保持了产品多样性,还能够有效应对市场风险,能够切实促进老百姓增收。带动农民增收既要选择能致富的项目,老百姓有能力做的事,还要是老百姓愿意做的事,集凤镇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实效,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新闻推荐

脱贫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上接第一版)通过整合“一事一议”、小农水、危房改造等涉农项目资金,分批整体推进贫困村的道路、水利、住房、电力、通信和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到户项目资金优先安排贫困户。2015年计划实施扶贫开发...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