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江推出“私人订制版”扶贫机制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6-05 08:56 大字

为每一户贫困群众制订专属帮扶方案

□陈晋 特约通讯员 肖开丰

“量体裁衣,私人订制”这些高大上的词汇,如今也与扶贫工作紧密联系了起来。从今年起,中江县对全县36796户、92455名贫困群众实施***,针对每一户、每一个贫困群众制订专属的脱贫计划和帮扶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分阶段实现全部脱贫,最终实现共同小康。

因人施策 针对性帮扶

6月3日,中江县东北镇洪沟村,62岁的村民刘昌华正在给300多只肉兔喂饲料。因为生了病,在沉重的医疗费用压力下,刘昌华曾经小康的家庭跌入了贫困行列。

今年中江开展***工作后,刘昌华被列入扶贫帮扶对象。镇村按照有关规定除将其列入低保户以外,还针对其有养兔的经验和要求,专门为其量身打造了兔业养殖帮扶计划,为其送来仔兔和饲料,并安排镇畜牧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如今300多只仔兔长势喜人,全部销售后仅此一项就能获利5000多元,超过中江县的贫困标准,实现脱贫。

该县扶贫移民办主任陈俊说,如果说过去的扶贫做法是“大水漫灌”话,那么精准化扶贫就是 “精确滴灌”。通过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析脱贫门路,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户的实际相衔接,从而做到因人施策,实现扶真贫、真扶贫。

在东北镇,像刘昌华一样,全镇803户,2032名贫困群众都建有***贫困户台账。村支书肖世喜说,每个帮扶计划都得到了扶贫本人认可,必须要切实可行。

瞄准对象 扶贫“七到户”

今年4月,中江县出台了《中江县推进***工作方案(2015—2017年)》,明确提出“结对帮扶到户、产业扶持到户、技能培训到户、住房改造到户、健康保障到户、生活救助到户、教育帮扶到户”。

目前,中江县已在全市率先启动了“321”结对帮扶到户举措,即:县级领导结对帮扶3户以上困难群众,实职科级领导结对帮扶2户以上困难群众,一般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户以上困难群众。帮扶责任人负责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和给予必要的培训、提供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支持,帮助其尽快脱贫致富。结对帮扶干部每月至少要到帮扶对象家中上门服务一次,并作好相应的对口帮扶“民情日记”。

为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该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针对贫困人口点对点精准扶持。2015年计划安排专项扶贫资金570万元,利用小额信贷和贫困互助资金项目,发放生产性互助资金贷款3910万元,引导和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同时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完成劳务扶贫培训120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10000余人次,提升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整合资源 助产业发展

为确保实现对贫困户进行全覆盖,中江县要求到村专项扶贫资金不低20%的比例,对贫困人口从人居环境、生产发展、能力提升等进行全方位扶持。村内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取民建、民管、民受益的民主管理模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管理,提升项目建设效益。

2014年全县投入到贫困村的各类资金达2.23亿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4433万元,行业部门投入资金13037万元,群众自筹、以劳折资4830万元。全县贫困村建成村组道路102公里,整治堰塘21口,渠道11.8千米,发展大棚蔬菜种植200亩,西瓜种植2259亩、丹参种植3937亩、白芍种植1990亩、新栽和技改核桃1180亩,种植青花椒200亩,生姜1450亩。并通过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建立优质小麦、水稻、丹参、大豆等各类生产基地18.4万亩,带动农户15.7万户,有效提升了贫困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节能路灯点亮绿色生活

一盏灯,点亮了一个角落;成千上万盏灯,点亮了一座城市……华灯初上,人们走在中江城区的每条街道上,只见一盏盏造型别致的LED节能路灯,放射出柔和明亮的光芒,把这座城市装点得五彩缤纷。“路灯节能改造,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