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德阳全力打造“四美”幸福美丽新村 ●构建新村规划、建设、治理、产业四大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191.8亿元,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18个

德阳晚报 2015-06-15 00:29 大字

本报记者 曾征

记者从市委农工办获悉,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目标,着力构建新村规划、建设、治理、产业等四大体系,推进“四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191.8亿元,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18个、新村聚居点2101个、新农村综合体34个,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总量突破万元,达到11260元,位居全省第二位。

构建科学的新村规划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布局美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德阳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建设统筹城乡大格局下的幸福美丽新村。各县(市、区)均编制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新村(聚居点)规划3350个、新村综合体规划37个。同时,各县(市、区)延伸村镇规划触角,旌阳区、广汉市、中江县、罗江县先后成立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确保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规范化。

按照产村相融的理念,德阳市制定了《德阳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根据地域特点和产业优势,将全市划分为中部平坝优质高产高效粮经农业区、东南丘陵粮油多经及旱地综合发展区、西北山地多经生态发展区等三大农业功能区,同时规划布局了12个现代农业集中发展示范区。

按照全域景区化、全域生态化要求,各县(市、区)围绕“做足绿、做活水、做美景、做特文”,以土地、文化和生态绿地等规划为重点,完成了108个乡镇规划,注重与全市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相互衔接、统筹协调,整体提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品位。同时充分利用全市中小河流、水库、山坪塘等水利基础设施,大力改善新村水生态环境,并在全省率先推行“房前屋后,前庭后院”的小庭院经济实践,成为全国推广的“微田园”模式发源地。

构建全面的新村建设体系,推进功能完善民居美

各县(市、区)根据区域特色、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整体把握“建、改、保”关系,全面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旌阳区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以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大资本,成功吸引60余家工商企业投资20亿元,促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什邡市、绵竹市抓住灾后重建机遇,采取“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打造”的方式,大力推进新村聚居点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旧村落改造中,全市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摆在突出位置,强功能重配套。目前,全市新村建设累计完成农村道路硬化5215公里、农田水利渠系建设6551公里,建成“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31个。

德阳市还将扶贫解困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解决农村特困危房户、无房户的住房问题。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制定了加快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目前,全市共建成农村廉租房1047套。

构建完善的新村治理体系,推进村落整洁环境美

为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市建成农村垃圾回收点1269个,堆设池2731个,85%以上的村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96%以上的村实现环境治理村民自治。(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蒲波在中江、旌阳、什邡调研时强调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夯实德阳底部基础

6月19日,市委书记蒲波在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调研。本报记者程果摄本报讯(记者叶书英)6月19日至21日,市委书记蒲波先后前往中江县、旌阳区、什邡市,进企业、入车间、看现场,对三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