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68岁“网盲”老太变身网店“潮婆”

四川日报 2015-05-03 09:12 大字

中江力推农村电商,全民启蒙“互联网+”思维

□本报记者 邓嗣华 朱雪黎

4月14日清晨,68岁的游克珍打开自家小卖部内电脑,滑动鼠标查看网购订单物流动态。今年2月,游克珍成为中江县南华镇石墙村电商服务站站长,变身一名与时代潮流同步的“潮婆”。

2014年开始,中江县委、县政府将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全力推进发展,当年全县网商数量突破300家。然而,电商底子薄、成交量小的现状仍难改变。中江县商务局局长陈昊介绍,作为西部丘陵人口大县,“如何让众多农村居民具有互联网思维”是最大突破口,也是中江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设计的三波浪潮的第一波。

今年初,中江引进“赶街网”,利用原有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打造全县农村电商培训、培育平台。

第一波

建电商服务站

让村民“恋”上网购

“我是年纪最大的站长。”游克珍的店中央,是赶街网“标配”的一台供站长操作的电脑,上方一台29英寸液晶显示屏挂在墙上,以便村民选购。“打字一时还学不会”,游克珍的电脑桌上,除鼠标键盘外,还多了一个手写板。

村民刘招强走进服务站,指着身上的衬衣,高喊“孃孃,再买一件”。游克珍滑动鼠标轻轻一点进入网店。“花色多,我翻给你看。”她熟练地滑动着鼠标,刘招强对着墙上的大显示屏选中一件。游克珍选好尺码,点击立即购买,用自己绑定的支付宝付款,全程不超过10分钟。“村民大多没有网银,统一都是我先垫付,他们货到付款。”游克珍翻开记账本。记者看到这件男士衬衣已成交4笔。“村民都喜欢看到实物后再跟单。”她说,自己和家人因此成了全村人的网购模特,“有些服装要我们先买来穿给他们看”。

中江县辖45个乡镇,760个村,总人口143万人,“推动电商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让农民也玩得转。”陈昊说,中江经验不够,多次赴外地“取经”农村电商成功模式后,决定与来自浙江遂昌的“赶街网”合作,搭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平台,以“最大限度降低农民触电门槛”。“赶街网”中江项目负责人刘扬说,发展农村电商,首先得让农民“恋”上网购。目前,“中江赶街”已在36个村建起农村电商服务站,“站长就是当地村民”,为当地村民提供“充值话费、代买百货、代卖农特、收发快递”四大服务业务。

开拓农村电商,“赶街网”并不是孤独地存在。“阳光盛源”综超是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中江的承办企业,去年他们投资300余万元建成阳光盛源网络商城,在全县实现网络同城购物,有300多个乡镇门店。目前,“中江赶街”农村电商服务站就有6家建在阳光盛源的门店内。

阳光盛源电商部经理张华表示,农村电商需抱团发展,阳光盛源有现成的物流网络,能有效解决物流快递进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二波

从网购到网销

人人都在想如何网销农副产品

把更多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才是中江发展农村电商的真正目的。

最近几天,石垭子村党支部书记田明阔格外忙碌。芍药花开,中江迎来乡村旅游旺季。“专合社和一家中药饮片公司联合开发了小包装中江丹参干片,专攻网络零售。”同时身为石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田明阔提议,借助芍药花节的高人气,大力推广宣传该产品,“小包装不仅更适合零售市场,价格也要比通过经销商走批发高出一倍”。目前,合作社正和一家公司洽谈全委托网销方式。“中江产”农副产品及药材触网热情同时吸引了更多具有现代网销经验的返乡创业青年,许明和他的淘宝皇冠店铺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许明回乡创业开网店专营各类农副产品。“今年,我计划着重打造本地出产的生姜粉和桑葚干。”他说,目前已有多家专合社主动找他合作。在中江县电商协会的组织下,他曾开班授课,为感兴趣的创业者传授网销秘诀。

网购引起兴趣后,观音村的曾雪梅也在服务站体验了一把“网销”。3月初,她在服务站用手机下载了赶街开发的APP“屯亲”。3月15日,她将自家新榨的菜籽油拍照上传,当天就有3名消费者咨询。如今,只要一有空她就会到服务站,向站长请教怎么把自己产的农产品更好地卖出去。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中江试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券”

□本报记者朱雪黎6月10日,家住德阳市中江县凯江镇玄武社区的84岁老人徐明详请人到家里来理了个发。理发结束后,他的老伴掏出一张8元面额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券”交给理发师。在他的抽屉里,类似...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