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载的坚持
“要不是有这么个好媳妇,我早都去见阎王爷了!”乐至县金顺镇公寺镇村78岁的陈花珍老人,逢人便夸媳妇刘正兰。
1982年,刘正兰嫁给了公寺镇村青年樊文光。尽管公公体弱多病,婆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患有智障的小叔子还得了小儿麻痹症,但丈夫忠厚勤劳,对她疼爱有加。从嫁入樊家,刘正兰担起了与丈夫一起照顾家人的重担,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一家人格外和睦。1995年丈夫因病去世,刘正兰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一个人要种好10余亩责任地,照顾三个病人。勤劳善良的刘正兰赢得了乡亲们的交口称赞。一些好心人劝她趁着年轻早点改嫁,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左邻右舍不少人为她做媒。面对众人的劝说,刘正兰道出了自己的择偶条件:“就是再婚,我也要带上一家人去出嫁”。1997年,中江县青年王兴文,听说刘正兰尊老孝亲的善良义举,愿意前来同她组建家庭,一道承担照顾前夫家人的重担。结婚那天,两人商定:刘正兰留在家中种地、养猪、照顾家人,王兴文继续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很快,他俩不仅还清了为前夫治病所欠的债款,还把家中破旧的土墙房子建成了两层楼的新居。
32年来,刘正兰用孝心和爱心无怨无悔地照料着这个特殊的家庭。公公患癌症两次手术,为了减轻老人的精神压力,她对病情守口如瓶,只是默默地在病床前端茶送水服侍老人。术后老人卧床休养,既要忙十几亩地里的农活,又要照顾家中老小的刘正兰,每天仍然坚持给老人端屎端尿擦洗身子,很多晚上都是搬把椅子在公公的床前睡个囫囵觉。去年5月,婆婆心脏病犯了,正在地里干活的刘正兰,扔下锄头,顶着烈日,及时将婆婆背到了镇卫生院抢救。这样的情况,每个月都要遇到好几次。对小叔子,刘正兰给了他比亲生大姐还要温暖的呵护。2013年7月,小叔子患上了肠粘连,刘正兰将其送到医院,用省吃俭用攒起来的两万多元为其治疗。婆婆陈花珍激动地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遇上了这个好媳妇!”
本报记者 吴传明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川报集团记者唐金龙)在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爆炸事件中,目前已有6名牺牲战士确认身份,其中,最小的袁海不满18岁,是德阳中江县永安镇人。袁海的姐姐袁媛通过网络得知了弟弟牺牲的消息。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