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干部“结穷亲”群众奔富路 ——德阳市2014年“双联双帮”工作综述

德阳晚报 2014-12-29 00:36 大字

本报记者  肖芷悠

“双联双帮”、“双报到”工作至去年底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干部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对症下药

“双联双帮”解民忧

民生是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指导帮助联系点推进民生工程,切实帮助农村解决具体民生问题。市、县两级领导干部收集问题768条,其中已解决587条,协调解决帮扶项目208个,市级部门确定帮扶项目227个,已完成207个。帮助联系点新建村民聚居点6个,新建改建农房1670间。维修学校5所,新建农村(社区)图书馆(室)19个,新建村广播站57个,新建村级(社区)健身场所76个,改善村级(社区)活动室70个。看望慰问困难群众14397人次、资助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1891人次。2014年,全市累积投入资金3.18亿元,新建、改建村级道路185.537公里,修建桥梁30座,新建、整治山坪塘65口,修建蓄水池111口,整治沟渠215公里,新建堤灌站53座。发展优质粮油约8.45万亩、优质果树24.88万亩、优质蔬菜41万亩、优质(中)药材种植4.57万亩。发展各类养殖户6000余户。全面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组织专家赴帮扶村开展义诊、专业技术专题讲座、各类科学技术宣传及法律知识讲座。提高农村群众科技素质的同时,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开展党员“双报到”活动。全市共计9066名党员到社区报到,组建志愿服务队517支,认领公益岗位3667个,进一步密切了社区党组织与机关在职党员之间的联系,提高了社区党组织与机关党组织结对共建水平,使机关党员干部真正沉下去,面对面实打实地增进了解,交流感情。

多管齐下

真情帮扶见实效

自“双联双帮”开展以来,德阳市以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关注群众呼声;细致开展政策调研,了解群众愿望;切实解决发展难题,落实群众现实利益;促进和谐稳定,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推动夯实基层基础,整顿转化薄弱党组织作为活动重点,各地、各部门(单位)在落实目标、领导带头、强化宣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带领联系点村组(社区)干部、群众代表走出去学经验、转观念、拓视野。组织开展“专家进村”、“科技入户”等活动,让联系点的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什邡市、罗江县继续实施乡村人才辅导行动,选择有培养潜力的青年与名师结成师徒对子,培育构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梯次队伍;市科协与旌阳区双东镇东美枣种植基地专家一同为西泉村补栽去年未存活的枣树苗,并根据村民的重点需求,争取用几年时间将帮扶村枣子种植规模扩至300亩;市林业局邀请核桃专家为罗江县新盛镇双石村开展春季管理现场培训,受训人员60多人;德阳日报社投入资金完成了中江县仓山镇大栗山村广播站的建设工作,结束了该村十多年没有广播的历史。

各地、各部门结合联系点的实际,围绕发展特色产业,从产业规划、项目信息和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帮助指导。市委办所帮扶的富强村瓜蒌产业发展迅速,养殖合作社和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什邡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农产业,建设“10万亩高标准粮油基地”、“5万亩高标准雪茄种植基地”、“5万亩高标准中药材种植基地”等,努力构建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广汉市农业部门重点打造以兴隆为核心的广汉无公害蔬菜基地、以西高为核心的“双低”油菜基地、以连山为核心的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以松林为核心的优质水果旅游观光带,推进新农村建设。

此外,全市各地、各部门还通过项目帮扶,解决联系点道路桥梁、农田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问题,让当地群众切身感受到帮扶带来的变化。同时开展基层组织帮扶,采取“支部共建、干部共培、党员共育”等方式,切实加强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新闻推荐

农民足不出户购物赚钱将成为现实 全省首家农村电商服务站落户中江

本报讯(记者杜晓鹏)“谢孃孃,你要的棉衣已经在网上买到了!”1月20日,在中江县集凤镇高屋村新成立的全省首家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内,管理员薛小坤熟练地操作电脑为客户成功订购了一件商品。自1月18日高屋...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