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爱心公益艺术团的追求与困境

德阳晚报 2014-11-13 23:14 大字

刘春香老师在中江县瓦店乡小学教留守儿童跳舞。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1月10日,一条来自微信朋友圈的求助信息被热心网友迅速转发:“求助:中江县留守儿童艺术团应邀参加四川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花开2015’少儿元旦跨年晚会演出。现缺车费和二天食宿,请爱心人士支持……”

消息发起人是一名叫“圆梦”的网友。“圆梦”,真实身份是中江县春香艺术中心、中江县留守儿童艺术团创办人刘春香。这是一个当地人非常熟悉的名字,她所创办的留守儿童艺术团无偿为上万名中江留守儿童打造出一片五彩斑斓的艺术天空,赢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然而,从这条微信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爱心公益艺术团如今似乎已经陷入生存困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11月11日,记者来到中江县春香艺术中心。

本报记者  曾征

女老师情系留守儿童

“我老家是东北吉林的。1999年从吉林省歌舞剧院退休后,我和丈夫移居到了德阳。”在中江县春香艺术中心,记者见到了刘春香老师,听她讲述了自己与中江的故事……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得知中江县急需专业舞蹈老师,于是自告奋勇前往担任。”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刘春香德阳、中江两边跑,直到2005年11月,刘春香在中江县创办了春香艺术中心,于是她和丈夫便在中江长期“落户”了。

“2013年5月,中江县发起了‘为留守儿童托起明天的太阳\’圆梦活动。在征集孩子们梦想时,不少孩子写下愿望‘我的愿望是学好舞蹈,我想上春晚\’‘我爱跳舞,我想跳舞\’等等”,刘春香说:“看到这些愿望,我心里忒酸了,这时我才真正明白,留守孩子们心愿真的很单纯,他们最缺乏的并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心灵的慰藉!”

早已深深爱上中江这片土地和这里孩子们的刘春香脑海里形成一个大胆的念头:为孩子提供圆梦的平台,成立一个专门面向留守儿童的艺术团体,于是“中江县留守儿童艺术团”诞生了。

2013年8月,在中江县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中江县留守儿童艺术团”正式注册成立,属于个体非营利,公益性质,刘春香任团长。

在这里,没有门槛,只要是留守儿童,热爱舞蹈音乐都可以加入。

让更多的留守孩子得到心灵的“圆梦”

“很多留守孩子并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是留守儿童,认为‘留守儿童\’身份低人一等。”刘老师告诉记者,留守儿童艺术团里有个名叫小微(化名)的小女孩,每次别人问起她“妈妈爸爸是不是出门打工了”这类的问题时,这个才8岁的孩子总是将小小的身子不断往后缩,然后倔强地回答:“没有!我爸爸妈妈马上就回来了!”

“其实不仅是孩子,连留守孩子的父母也不愿意自己孩子被贴上‘留守儿童\’的标签。”刘春香说,“其实这些都是因生活中性格内向产生的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所以为了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每年我都要组织艺术团的孩子们外出参加各类演出,或是登上自己搭建的舞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两年前,刘春香根据一位贫困孩子舞蹈梦的真实故事原创了舞蹈《圆梦》,将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情感通过舞蹈展示出来。2013年7月,《圆梦》在第七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中获得金奖,并感动了无数人。“圆梦”这个网名正因此得来。

“自从留守孩子们来到这里,大多数都变得很阳光,言谈举止都与之前很不一样。”刘春香说,“有个叫小奕(化名)的9岁男孩,以前从不愿被提及‘留守儿童\’身份,可如今能够坦然说起自己外出务工的父母,这些是我最高兴看到的!”

从成立到现在,艺术团已培训留守儿童235名,其中获省级以上奖励的82名。如今,留守儿童艺术团除了留守儿童团员190余人外,刘春香还坚持每周到中江的瓦店、富兴、杰兴等各乡镇小学,免费为留守儿童教舞蹈。

光环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现在热心人士还是很多,今天我都已经收到一条表示愿意帮助我们的信息。”刘老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若不是到了实在没有办法的地步,我肯定不会发出那条求助信息。”

不了解的人都以为刘春香创办艺术中心,收了那么多学生,应该是很有钱的,然而事实上,刘春香和丈夫在中江的近10年时间里,却连一套房子也买不起。“我们春香艺术中心和留守儿童艺术团其实是两块牌子一班人马,留守儿童艺术团是全公益性质,不收取任何费用;春香艺术中心里是一些爱好舞蹈、由家长自愿送来的孩子。”刘春香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孩子们之间产生隔阂,孩子们上课时间、培训课程、外出演出从来都是一起,没有任何分别。

“春香艺术中心共60多个孩子,每个孩子收取培训费用每月150元;我们学校租的房子、水电费加上聘请10个老师的工资、为老师租公寓、演出服装以及带孩子们外出演出产生的各类费用,一年下来少说都是近15万元,不够的就由我们自己出。”入不敷出的窘迫让刘春香和丈夫不断将自己奋斗多年的积蓄贴进去,甚至借钱也义无反顾。

“我们的艺术团也多次受到各级领导、当地相关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关注,甚至有时候带孩子参加外面举办的演出,主办单位知道我们的情况也会减免我们的报名费。但是如果没有长期有效的解决办法,我真怕我们的艺术团会撑不下去。”刘老师有些哽咽地说,“本来11月21至22日还有一次外出参加演出的机会,但几十个孩子要出去,车费、报名费、食宿加在一起大概需要2万多元,现在还没着落,能不能参加我都不敢想。”

刘老师和丈夫现在居住的一套清水房是10年前租来的。这个“家”里面见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三间房里堆着、挂着的都是价值10多万元的演出服和道具,这些“家当”也是刘春香与丈夫自费买来的。

然而,这些衣服却多次被艺术团的孩子们穿上,体面地走进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的荧屏,捧回一块块奖牌。

这天是星期二,是刘春香定期率队到中江县瓦店乡小学免费为留守儿童辅导舞蹈的日子。

中午11点,刘春香和丈夫还有艺术团的4名老师在艺术中心附近的小饭馆里吃了点简单午饭就准备出发前往瓦店乡。刘老师说,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上课时间,他们舞蹈辅导课程只能安排在午休时间。因为时间太有限了,他们只能提前出发。

“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每周的星期二,每次我们车刚开进学校就可以看到孩子们欢天喜地跑过来迎接我们。”刘老师说,“不只是孩子们,学校的老师也会跟着我们一起学跳舞。”

“有时候,我也想过实在做不下去就干脆不做了吧?可是看着那些孩子们希冀的目光,我实在不忍放手不管!”如今,已经52岁的刘春香把这些留守儿童都看成自己的孩子,让她疼进心坎里。“这种付出后收获希望与阳光的爱心奉献,真的会让人‘上瘾\’。”刘春香说。

新闻推荐

村规民约 法律七进 法治档案 德阳着力打造“三大法治品牌”

本报讯(记者杜晓鹏)在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中,德阳市结合工作需要,突出区域特色,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打造具有德阳特色的依法治市品牌。目前,以“村规民约、法律七进、法治档案”为代表的“三大法治品牌”已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