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试验田”里的创新探索

德阳日报 2014-08-12 01:29 大字

(上接第一版)

2013年,全市六县(市、区)在8个乡镇的29个村全面推开土地确权登记试点,涉及2.56万户,面积11.17万亩。今年,按照省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要求,德阳作为全省3个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之一,6个县(市、区)均被列为确权颁证省级试点县,明确今年要完成80%的工作量,2015年全面完成确权颁证工作。

同时,2014 年全市“三农”工作也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的主题,在建立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等方面作出更多探索。目前,德阳已确定在广汉市开展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试点,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近期将挂牌运行。什邡市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全面启动,两月前向当地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放首笔贷款100万元、授信200万元,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农民为什么对进城望而却步?

然而,从另一个方面看,虽然目前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土地确权流转进展良好,但农民真正落户城镇的意愿却并不强烈。

根据市公安部门统计,去年年底,德阳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后,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通过户改共办理入户城镇人口2284户4013人,其中,规划区内失地农民入户1682户3043人,占总数的75.8%。“这与全国、全省的情况基本一致。”郭晓鸣分析称,城镇人口的增加仍以统征统转为主,农民虽愿意在城市务工、居住,但落户较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农民因农村土地产权不明从而对“失地进城”产生抗拒。在郭晓鸣看来,农村土地确权是基础,同时还要探索盘活农户各类产权,通过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担保等多种方式,实现农村各类要素资源资产化、资本化,让农民“离地不失地”、“离地不失权益”。

此外,户籍制度改革是否取得实效,不仅仅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称谓上的改变,并非由城镇人口增量多少来决定,其关键还在于农转城后,这部分人能否平等享受城市的社会资源。公安部门分析指出,目前,与户籍制度匹配的各类配套政策跟进难度仍然较大,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关乎民生的优惠政策要加紧研究制定,尽早落实到位,以提高群众转户积极性,比如,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如何处理并能保障群众利益,人口进城后在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计生等方面如何得到更好保障等。

“深层次的制度矛盾突破后,既避免农民‘被上楼\’、‘被进城\’,同时亦能推动城市人口和资本下乡,真正达到城乡对流互动、一体化发展的效果。”郭晓鸣表示。

【大数据】

2013年,全市GDP实现1395.9亿元,比2007年增长200.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47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94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200.13%、200.2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的2.55:1缩小至2.44:1;新增城镇入户人口5.15万人。

2007年至2012年,全市整合财政、涉农项目资金及社会资金130.2亿元,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根据《德阳市城乡统筹规划重点项目实施计划(2013-2017)》,计划至2017年,实施城乡统筹重点项目2250个,项目总投资5062亿元。

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9%,比2007年提高7.7个百分点,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78%;旌东、亭江两新区总投资达180亿元的74个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逐步开工建设;组团城市群初步形成,广汉、什邡、绵竹、中江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罗江达到8平方公里,12个区域重点镇的城镇规模较2009年扩大了0.5倍,人口集聚和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100%就近入学;形成“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社区公共卫生服务“15分钟健康圈”;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1/6以上的村镇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并轨全覆盖。

新闻推荐

四川率先启动“宽带乡村”全国试点工作

(记者邱洁)8月29日,由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通管局联合组织的国家“宽带乡村”试点工程全省启动会在成都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国家三部委批复及省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安排部署试点工程建设具体工作。会...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