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真情帮扶赢得真心拥戴 ——一个老上访户息访背后的故事

德阳晚报 2014-07-08 23:15 大字

王长田(左一)与前来串门的村干部和信用社的同志交流生产生活情况。

本报记者 杜晓鹏 张洲旭 李芊岑

通讯员 邹浩

从门难进到擦板凳

“总以为找人写封信告一下,或上镇政府闹一阵,再不然就跑到县里信访局诉苦哭贫,他们就可以给我解决一些钱,我每天就不愁了。其实不是那回事,要想有钱用、有房住、有吃有穿,只有靠自己双手勤劳做才行。我从现在起再也不去上访了,安心搞好生产,有事多问村干部和信用社,我信任他们,我感谢他们。”7月3日,中江县富兴镇柳林沟村三组的王长田,拉着前来串门的村干部和富兴信用社同志的手发自肺腑地说道。

“以前来找王长田不要说谈心了,他连门都不得让你进,一看到村干部,王长田就有抵触,每次谈话都会在逐客令中结束。”村党支部书记杨运润说。

采访那天,记者看到,王长田不但主动搬来板凳请大家坐,还仔细将凳子擦了又擦。说起这前后的变化,还要从今年柳林沟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说起。

“不服管”的老上访

说起王长田,当地人都会摇头,在大伙儿的眼中,他是一个出了名的“不服管”,稍有不满就去上访和告状。多年的上访荒废了生产,加上家中缺少劳动力,耕地也是撂荒了一半,养殖上仅有三只鸡在后房,加上妻子又体弱多病,家庭收入少,当地群众纷纷盖起了新房,他一家三口还住的是土坯房。后来在地震中,土坯房也要倒了,还是村里为他争取政策盖起了瓦房,尽管日子越过越好,但王长田却坚持上访。

谈起上访的原因,王长田说:“看到村里其他农户修起了小洋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心里不平衡,总认为镇村干部偏心,便年年上访,不时找镇村干部闹,找邻居的茬。”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柳林沟村党支部将王长田列为帮扶重点,与联系单位富兴信用社一道,多次到他家实打实地进行帮扶。

件件实事化解多年心结

杨运润说,从内心来讲,王长田的做法很是伤了干部们的心,无中生有不但损害了干部形象,也耗费了干部的大量时间去处理这些问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学习和查摆问题,村上也看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交流少、关心少,王长田作为柳林沟村的一员,村“两委”帮他是义不容辞。因此大家决定对他不抛弃、不放弃,用真情去化解心结,用行动去帮他增收。

感化王长田,首先从人格上尊重,像家人一样对待他。信用社客户经理和村干部自带酒菜,到他家一起劳动一起吃饭,了解他的想法和难处,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和法律法规,真情讲述厚道做人和勤劳致富的道理。接着为其搞好规划,根据他家的实际,帮助他养一头牛,养跑山鸡100只,以土地流转方式种瓜蒌3亩。接着又帮他解决资金问题:一是让其自筹一部分;二是村干部和党员捐款1500元;三是信用社授信10000元。同时帮他购回小牛和小鸡,请镇畜牧部门人员指导技术,并协助种下了瓜蒌,信用社人员和村干部轮流每周到他家指导督促一次。

“考虑到他年龄已大,家中妻子残疾无劳力,村里瓜蒌专业合作社还特意请他到瓜蒌田打工,一年算下来,王长田在家门口就可增收5000多元。” 杨运润说。

在柳林沟村党支部和富兴信用社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王长田逐步树立起了勤劳致富的观念。现在酒喝得少了,牌桌上很难看到他的身影了,和邻里吵闹的声音消失了,在田间地头苦干的时间多了。目前他养的跑山鸡已出售一批,小牛肥壮,田地满种,瓜蒌长势良好,预计仅瓜蒌一项到9月末可实现收入1500元,到年末可将欠账还清。

如今时常有人对王长田开玩笑说:“还上不上访了?”

王长田会一本正经地说:“没空!”

新闻推荐

从部分公开,到“零死角”公开,中江县会龙镇大力推行村务全面公开—— 权力运行敞亮 干群心中透亮

“哦,这就对了嘛,现在把它贴在村务公开栏里,够不够条件吃低保,大家就都清楚了,我心里也有数了。”中江县会龙镇梓橦村2组村民刘正江看到村务公开栏里享受低保政策后连连点头。原来,去年梓橦村考虑到刘...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