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德同城 中江工业强县“加速跑”

华西都市报 2014-07-11 20:45 大字

5月,中江县集凤镇万亩芍药花竞相绽放,吸引10余万游客前来观赏。

鸟瞰中江县城。

挂面交响曲。

6月25日,刘应刚(右二)深入集凤镇看望慰问老党员。

一个方向

坚持“工业强县、农业固县、三产活县、开放兴县”总体取向,大力实施“一心,两极,促统筹”发展战略,明确了“两年突破300亿,五年总量翻一番,提前两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个目标

到2016年,中江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5.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力争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

足不出户逛中江

日前,全省第一个县级手机客户端“中江全搜索”正式上线。据介绍,“中江全搜索”包含“微中江、媒体关注、群众路线、法治中江、名优特产、风景旅游、视界、菊花石、便民服务、时政要闻”等十大内容板块,从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底蕴、经济社会建设、上级媒体关注等多角度、个性化展示大美中江。该客户端汇集了国际国内时政新闻,中江本地新闻、城市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旅游新闻、文体新闻、网友播报、娱乐新闻等,同时对群众的生产、生活、身边事等进行全方位的关注。“中江全搜索”可让受众足不出户‘逛\’中江,是能将最大方便带给用户的全媒体。

“中江全搜索”是一个移动应用生活讯息在线平台,服务于中江所有的消费者。在这里,可随时随地游览最新鲜的本地化生活资讯,可以找到中江吃、喝、玩、乐等所有的商家的信息和最新的促销活动,也可以把自己所享受的实惠通过微信、微博分享给你的好友,还可以一键电话、一键地图,找到你所需要的具体地址,让每个用户拥有一个使用便捷的消费导航。

县委书记

(县长)访谈录

一说到中江,不得不说到农业,但是这个农业大县如今也正实现着工业强县的梦想,并向着丘区强县不断迈进。

2014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2亿元、同比增长10.2%;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4.7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2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727元,同比增长13%;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英雄故乡,和谐中江,一个城乡一体、功能完善、产业现代、生态和谐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正在美丽绽放。

A

农业大县转型发展

工业强县

近年来,中江县委、县政府基于对县情的再分析、再研究、再认识,在科学分析中江县情、准确把握中江发展阶段特征基础上,及时总结中江发展经验,把历史上的好思路、好做法创造性地转化为现实决策思路,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不争论、不折腾”的原则,坚持“工业强县、农业固县、三产活县、开放兴县”总体取向,大力实施“一心,两极,促统筹”发展战略,明确了“两年突破300亿,五年总量翻一番,提前两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推动中江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记者就中江这样“一个农业大县要在工业发展上加速跑底气在哪里”向中江县委书记刘应刚提问时,他说,在工业发展方向上,中江县坚持重点发展,壮大食品医药、轻工纺织、电子机械三大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磁性材料、家居门业、电缆线材等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同时,大力实施技术进步项目,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品牌产品,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预计到201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60家。

中江县正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巩固提升工业主导地位,不断提高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把全县园区建成规划科学、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经济板块,力争到2016年全县园区经济占全县工业比重达到80%以上。加强县城工业集中区建设,创新园区建设开发机制体制,成立四川中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与县投促局合署办公,增强承载能力;举全县之力推进辑庆·兴隆园区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快龙台、仓山特色产业聚集区建设,带动轴线乡镇加快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中江驶入了四川县域经济增长快车道,财富创造效率明显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中江正由一个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

B

融入成都经济圈

中江路径

成都德阳两地共建的工业园落户中江被看做是成德同城化合作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作为成德两地合作的一个重要支点,成德工业园承载着两地人的期望。从交通上的互联互通到产业上的联动发展,双方共同向前一步,能够携手带来更多共赢的机会。

按照协议,中江规划在辑庆·兴隆园区中划定10平方公里作为成德工业园区发展启动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和家具轻纺产业,建设“成都消费电子配套产业园”,并形成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新城,这将有效激发中江用活、放大成都的产业优势,成为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支点。

同时,中江将自己定位为承接成都产业转移的目的地,通过成德工业园,主动对接成都,承接成都产业梯度转移。凭借中江的人力资源和土地优势,目前承接工作正选择性进行。而且还定下了目标,到2017年,园区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工业增加值65亿元。

以前由于交通不便,中江一度被边缘化,但随着高速路的通车以及中金快速通道的建设,中江重新回到多点多极的主舞台并且加快推进融入成都经济圈。在中江人眼里,交通,是中江主动融入成都经济圈的大动脉。中金快速通道开通后,中江距离青白江物流港仅22公里,到成都49公里。去年1月开通的成巴高速在中江设立了2个出口,正在规划中的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公路也将在中江设立出口,很多人都在感慨,从来没有想过中江会和成都如此的近。快速通道就像一条纽带,把中江和成都紧紧联系起来,便于中江快速承接成都产业转移,使得中江作为德阳融入天府新区、成都经济圈、成渝经济区“桥头堡”的作用越发凸显。区位优势越来越成为中江“后发优势”之一。

招商引资从原来的“招商”,变为现在有条件地“选商”,不仅有来自成都的投资商,还有很多北京、沿海一带的投资商来中江进行投资考察。

依托便捷的交通,辑庆·兴隆园区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部建成,预计可承载400家生产型企业、100家商服类企业。成德双方将全面深化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共享等方面的规划合作,共同打造福兴赵家、兴隆辑庆片区“两化”互动、“产城相融”示范样板,共同推动关联产业集群发展。

C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

中江看点

在记者的印象中,中江这两年的变化特别大,以前主城区不大,很快就可以走完,现在不仅有了一环还有了二环,城市新区建设也是如火如荼。即便是走到乡镇上,也能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变化。

刘应刚介绍说,这是中江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初步成果。他说,中江县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坚持“产城一体化”发展,以打造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一主两翼”空间布局,依托“三江六岸”地理特点,建设“一纵、两横、两环、十放射”的城市骨架,稳步推进城市副中心和城南片区的开发与建设,完善市政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承载力,建设35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中心城区。2012年,中江县城一环路全线贯通;2013年,中江县城二环路全线通车。短短几年间,中江县城建成区面积已经由10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24平方公里。随着县城“一主两翼”空间布局的初现,中江打造的“四十里长湖鱼跃渔欢风清波碧浸润伍城;万千亩翠林百鸟唱和绿映长空掩隐凯州;百数顷湿地虾蟹相戏芦花飞雪护呵生灵;五庙南北塔烛曳香绕晨钟暮鼓福地中江”的“山水园林城市”已见雏形。

规范集镇建设,辑庆·兴隆工业集中区抢抓区位优势大改变机遇,坚持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之路,有序推进城镇开发与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融入成都经济圈,力争到2015年建成承载10万人能力的工业新城,使之成为中江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进一步加快轴线乡镇发展,统筹推进非轴线乡镇发展,规范集镇规划和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改善发展环境,鼓励农民到城镇置业,合理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全县统筹协调发展。到2016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9.5%。

同时,继续把加快中心城区和重点乡镇发展作为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的重要途径,同时按照“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推进新村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县,创新社会管理。继续深化“三本台账”工作法,推行《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和《行业公约》,夯实民主管理基础,促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常态化。

一城一品

书 记 推 荐

中江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丰饶,特别是中江挂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外驰名的特产食品,面条细如头发丝,洁白空心,光滑柔韧,风味独特,回锅如新。年老体弱者食之,能促进食欲,增强体质。

一种吃法

百年传承

中江手工挂面

中江挂面为手工制作,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独特。它的特点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体因经多次发酵而有微孔,故有“茎直中通”之说,其特别柔嫩易消化也缘于此。现在为增加其营养成分,在制作过程中又分别加以韭汁、菠菜汁、鸡蛋精、鸡蛋黄、朱神砂等制成蛋清面、蛋黄面、朱砂面、翡翠面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民国1931年版《中江县志》记载:“中江挂面,面细如丝,长八九尺,截两头,取中段,名曰腰面,又称银丝面,县城内外俱佳,河西谭家街尤盛。色白味甘,食之柔滑,细而中空,堪称洁、白、净、干、细五绝……”

中江挂面曾先后数次被省、地、市、县评为地方优质特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探亲访友、馈赠亲朋的最佳食品之一。一种耍法

情定芍药谷

情花盛开英雄故乡

芍药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中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花卉之一。纵观历代诗文,芍药是“别离”和“多情”的象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情花”。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互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

中江白芍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左右,三年生的亩产芍药花1.5—2万朵,花开季节,满山遍野的红花、白花非常壮观。如今,中江白芍的主产区在中江县集凤镇,种植面积万余亩,是四川乃至全国最大的白芍种植区。中江芍药谷风景区位于集凤镇石垭子村,景区定位为“以中医药养生为特色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按国家4A级特色乡村旅游区打造。

围绕“芍药——中国情花”这一主题,中江利用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成德绵城市群,充分开发大成都旅游市场,挖掘芍药文化,扩大种植规模,不断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芍药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中江旅游业发展。2011年4月14日,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在北京举行“四川省中江县‘中国芍药之乡\’授牌仪式”,正式授予中江县“中国芍药之乡”称号。

新闻推荐

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展读在省住建厅负责人看来,厚厚一本《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后称《规划》),主要回答了一个问题: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满足人的需求?让人进得了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