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答好“统”与“合”的考题--四川深化改革进行时(六)

四川日报 2014-03-05 13:59 大字

□本报评论理论部

省委书记王东明日前赴中江县调研时,强调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继续在“结合”上做好文章。教育实践活动讲究“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同样如此。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极为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各项改革措施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而且要注意处理好深化改革与发展、稳定的问题。因此,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求:必须坚持用改革统揽全局。要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和保障。任何把三者孤立起来或者割裂开来片面加以强调的做法都是危险的,必须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具体而言,不能就改革谈改革,就发展求发展,就稳定说稳定,而应把三者当作一个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实践证明,做好三者“统一”与“结合”的文章,我们就能总揽全局,顺利发展;片面强调“单兵冒进”、顾此失彼,我们就会吃苦头、栽跟斗,甚至付出代价。

改革实质上就是按照生产力发展要求来调整和优化生产关系,按照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来调整和优化上层建筑。这一点,是我们认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切入口。当生产关系现状对生产力的发展形成阻碍时,若没有改革“破障”、稳定助力,这样的发展必定没有质量而且也难以为继,甚至会酿成社会稳定的巨大风险。省委反复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这句话大有深意。

事实上,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变革,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要打破原有的平衡,形成更具活力的新平衡。这个过程,既是在更高层次上形成稳定,同时也需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才能推进。因此,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成为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必须关照的三个维度。改革力度要多大?是对过往的修修补补,还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发展速度要多快?是单纯为GDP的攀升绞尽脑汁,还是寻求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社会的承受度又是怎样一种状况?是暴风骤雨、带来剧痛,还是稳步推进,改革从易到难、从外围到核心?这一切,都考验着改革者的勇气和智慧。

从四川来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增长方式粗放、投资动力不足、产业层次不高、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以及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四川省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沉疴顽疾”。发展,已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改革,已到了痛下决心的时候。显然,只有充分认识改革的紧迫性,坚决破除各种体制障碍,才能克服危机,战胜挑战,才能顺利实现“两个跨越”的发展目标,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新一轮改革中,各方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公务员与企事业单位职工、在职干部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等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在推进改革总目标的时候,尤需谨慎处理好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改革领导者而言,在推进改革中,要强化底线思维,把握积极稳妥原则,落实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坚决避免因决策不当、虑事不周而引发矛盾、干扰大局。

邓小平同志曾说: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只有真正以群众为主体,全面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才能形成最大合力,也才能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积极成果来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因此,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着眼群众利益谋划推进改革,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全省人民。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部署了14个方面253项改革任务。完成这些任务,是推动四川新一轮大发展、人民生活大提升的必要前提。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务必携起手来,奋发努力,同心向前!

(本组评论到此结束)

新闻推荐

德阳 瞄准高端产业 转型升级剑指未来

4月9日,在“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中,德阳筹备的投资签约项目达到34个,其中大部分是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当日,同步举行“投资四川·聚焦德阳”推介会,德阳向外界传递着明确信息:不懈引进和发展高...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