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实现梦想努力坚持

德阳日报 2013-11-22 02:15 大字

“与其1000个人去抢坐一个‘工作席位\’,不如给自己‘造一把椅子\’。”这是中江县永丰乡大学生村官林凡的座右铭。从当上村官的那天起,林凡就有一个梦想——做农民致富的引路人。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无论创业的过程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和考验,他都坚持了下来。

艰难起步发展大棚种植业

林凡,2008年毕业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10月成为永丰乡的一名村官。在工作中,他接触到了许多热情朴实、勤劳善良的村民,他们强烈的发展致富愿望,时刻撞击着林凡这颗青春澎湃的心——他想创业,想为老百姓致富领航引路。

经过走访调研,他发现目前农村强壮劳动力有限,剩余劳动力多为妇女,而当地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农户很少,规模以上的更是没有,所有非季节性蔬菜都来自外地。把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发展大棚种植业——林凡锁定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把创业地选在了仓山二村一片水源充足的平地。

创业初始,林凡就面临首期30余万元的资金难题。他把创业想法向父母和盘托出,立刻遭到强烈反对。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含辛茹苦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好好工作,要选择跟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那段时间,林凡每天煎熬于孝顺和梦想之间,他一面千方百计地说服父母,一面寻找其他的筹资渠道。在他的坚持下,父母最终心软了,他们同意了儿子的创业计划,林凡也从银行贷到了一部分资金。2012年1月,他顺利签订了140余亩土地的承包合同,用PVC复合材料搭建了100多个简易大棚。

遭遇挫折仍然坚持创业

第一季,林凡的大棚里交替种植了秋延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林凡亲自参与选种、播种、育苗、施肥、除虫。在他和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第一季的蔬菜长势非常好,他看在眼里,喜在眉梢。按计划,这批蔬菜将早于本地菜一个月上市。

然而,创业的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个晴空万里的夏日,他和几个工人正在大棚内除草。突然,狂风大作,大棚的棚膜被刮得哗啦啦直响,房屋的窗户也一起震动。他们知道情况不妙,还没来得及找人帮忙,瓢泼大雨就倾泻而下,瞬间覆盖了所有大棚。林凡看着裸露在狂风暴雨中的大棚,隐隐感到不妙。果然,用PVC复合材料搭建的大棚在风雨中一个个倒下了,他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

不知什么时候雨停了,也不知什么时候天亮了。林凡守着20多个倒塌的大棚,一夜未眠。黄瓜正在开花,是生长的关键时期,棚一倒,基本上就绝收了……面对这场灾难,他有点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感觉梦想又那么坚定。

既然梦想是坚定的,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干出成绩,不轻言放弃。林凡找人把倒塌的大棚支撑起来,重新固定了大棚,尽量减少损失,继续坚持创业。

打开销路要为百姓致富引路

半个月后,第一批蔬菜成熟了。看到这些劳动成果,林凡心里百感交集,既高兴又担忧,喜的是艰辛的努力总算有了收获,忧的是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面对销售信息闭塞、渠道单一的情况,林凡又遇到了新的考验。

林凡决定开辟新的销售渠道,他背上样品,跑遍了附近集镇所有的超市,一有订单,就亲自安排摘菜、送菜。由于蔬菜品质好、价格便宜,很快与多家超市达成了合作意向,也吸引了不少商贩到基地采摘新鲜蔬菜,还有提前预定的。现在,他有规模较大的销售客户20余个,其中超市5个,不用再为销路发愁了。

经过两个月的奋战,第一季蔬菜种植扣除成本、人工费之后,虽然没有盈利,但积累了不少经验。到2013年春季种植时,林凡把部分大棚改建成了钢架结构,采用交替种植技术,通过轮作换桩、敞篷、增温等技术措施调节棚内温度、湿度,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林凡在创业的道路上,得到了政府、亲人、村民多方面的鼓励和支持。他常常想起大棚被狂风骤雨掀倒、道路被洪水冲毁时,当地老百姓鼎力支持他重建大棚和连夜搭建临时便道的情景。他说,为老百姓致富引路的梦想中,已不知不觉地融入了一份浓浓的感恩之情。 

本报记者 孔季虹

新闻推荐

合兴乡爱心募捐温暖10岁病童

(记者孔季虹)昨(25)日,在中江县合兴乡开展了一场爱心募捐活动,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两三岁的孩子,纷纷前来捐款,为年仅10岁的文文(化名)募集捐款1.5万余元。文文家住中江县合兴乡人合社区,前不久被查出患有...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