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现代农业成“片”生长

四川日报 2013-08-05 15:50 大字

□本报记者 严芳

同样在创新中寻找机遇,德阳农业围绕“现代农业”定位,通过示范片区建设,打通了突破之路。

83个万亩粮棉油高产示范片建设,16个现代农业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28万亩“千斤粮万元钱”基地建设,10万亩“吨粮五千元”基地建设——上半年来,多个现代农业基地在德阳大地上成片生长,奠定了新的产业基础。

二龙村有了增产“法宝”

7月31日,罗江县慧觉镇二龙村14组,放眼望去,成片的稻田在阳光下摇曳。一块大大的牌子上写着“四川省现代种业示范基地罗江基地”,今年6月,省农业厅和罗江县政府共同立下了这块牌子。

江亚西是四川农业高科有限公司水稻制种基地负责人,他正在指导村民如何正确去除杂株,“再过10天左右就可以收割了。”他们公司承包的这片制种田亩产量在200公斤以上。

去年以来,二龙村全村18个组通过土地流转形式,共发展了500余亩水稻、600余亩油菜和200余亩药材。“土地流转和集中成片种植是未来趋势,有利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村支书李金德说,今年二龙村的油菜种植面积有望扩大到1000亩。

一条道路之隔,是另一块“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的牌子。罗江县农业局农技站的叶德平介绍,他们向村民提供高产水稻的技术规程,每亩能够实现增收120元以上。

通过“竞争立项、整体打造”,慧觉镇二龙村等6个行政村相继被确定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截至目前,高产水稻在慧觉镇已发展了9000亩,涉及农户3300余户,基本实现全覆盖。

“示范片区项目的建成,让农田生产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配套完善,群众科学种田的能力也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增收。”李金德说,不仅是农田本身的收入,现代农业带动农机作业服务,为农民提供了更多转移就业的机会,增加了非农收入。“下一步还要加大现代农业宣传和水稻新技术培训力度。”叶德平说。

打造现代农业还需因地制宜

为了确保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德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意见》,德阳市农业局也组织各县(市、区)围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大力推广各类高产优质品种和新型适用技术,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现代农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

其中,什邡将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放在了成绵高速复线,将沿线打造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带;绵竹则重点建设3个蔬菜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中江以黄鹿水库灌区为重点,成片集中建设15万亩粮经复合高产高效示范区;广汉通过推广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或者春马铃薯-水稻-蔬菜这种模式,既能达到“千斤粮万元钱”的要求,又能达到“吨粮五千元”的要求;旌阳区则依托粮油高产创业项目,做好粮油品种更新换代,继续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小麦机播种技术,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促农增收……

梳理德阳各区市县规划不难看出,下半年因地制宜做好现代农业示范片区建设,带动周边农户参与高产高效农业仍是发展重点。

2013年德阳共承担四川省粮棉油高产创建任务83个万亩示范片建设,其中水稻22个、小麦35个、玉米7个、油菜19个。经专家组实收测产验收,上半年小麦亩产最高的点位分别在中江县辑庆镇联丰村和绵竹市齐天镇圣寿村。联丰村村民曾伟种植的1.02亩“绵麦367”达578.6公斤,圣寿村村民支华全种植的1.17亩“川麦104”达570.5公斤,均创造了本县小麦亩产的历史最高纪录。

新闻推荐

“走基层” 走出群众工作新天地

□本报记者严芳周前进“过去乡镇工作一贯是以老带新,存在工作盲点,有了这两本手册后,干部个个都成乡镇工作能手。”12月5日召开的全省“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现场会上,中江县南华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