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看着干枯的农作物唐德芳心痛不已文图本报记者邱洁旱情

德阳日报 2013-04-18 22:06 大字

看着干枯的农作物,唐德芳心痛不已。

文/图  本报记者 邱洁

旱情告急

2300余人面临饮水困难

今年,包括兴隆在内的中江县遭遇了地震后最严重的一次旱情。“除了兴隆,受灾严重还有集凤、富兴、瓦店、石泉等丘陵乡镇。”中江县水务局双河口站负责人肖作东介绍,位于山上的村组,由于地势较高,人民渠水和集中供水都到不了,这些地方的农户和庄稼只有靠天吃饭。清明节前后到现在,一共下了3场雨,每次降雨均在1至2毫米,这点降雨量对极度“口渴”的农作物起不了任何作用。“山上的小春作物大部分已经绝收,农业减产严重。”

兴隆镇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是双流村、舒坝村和双堰村,这些村有多个小组在山上,库塘等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目前,全镇受灾农作物面积已达3万余亩,成灾2万余亩,绝收2000余亩;3个村的900余户共2300余人,以及近4000头牲畜饮水困难;山坪塘干涸60余口,石河堰干涸10余节,人畜饮水井枯竭800余口。全镇因旱经济损失1200万元。“如果再继续干旱半个月,有的地方只有去送水了。”兴隆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刘自勇介绍,山上很多农户家里的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家里剩下的都是老年人和小孩子,挑水存在一定困难。

双流村一共有9个组,其中6个组800多人住在山上。山上栽种小春作物500多亩,目前400亩左右已绝收。山路两边,不论是小麦、油菜,还是豌豆、胡豆都已干枯。村民唐德芳说:“我种植的这片豌豆全部干死了。如果依然没有水,即使改种其它农作物也是白费工夫。”

村民丁继英家里的6亩多农作物全部绝收。“现在还没有时间为农作物绝收而伤心。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家里的人畜饮水。”丁继英的丈夫和儿女都在外打工,家里还有两个身患残疾的老人,为了保障家里有足够的人畜饮水,她每天都必须到1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挑水,挑一趟水来回要两个多小时。“每天要挑两次水,不然就不够用。”

双流村一共有100多口蓄水池,目前能够使用的只有十多口。“有的是年久失修,有的是地震损坏,由于经费不足维修困难。”阎兴根说。

积极抗旱

做好大春用水准备

面对严重旱情,兴隆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抗旱。“我们现在主要抓的工作是保障人畜饮水和大春农业用水。”刘自勇说,在旱情严重的双流、舒坝、双堰等村,镇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旱救灾。

在双流村,投入资金5万元对原有的33口水井进行整治,重新打井10余口,基本保证该村村民人畜用水;在舒坝村8组,投入资金修建饮水管道,从1公里外引水到村,使该组村民可以正常用水;在双堰村,进行自来水管道改建,铺设管道1.1公里,整治水井36口。同时,对受灾农户实施玉米种补贴政策和发放抗旱薄膜。

为保证大春生产顺利进行,该镇渠道清淤工作已经展开,现全镇已完成渠道清淤36公里,47处垮塌渠段已投劳投资修复完毕。同时,该镇提前与水务部门协调制定出大春生产用水计划,基本能保证大春生产用水。该镇正在实施的小农水项目工程继续进行,各个工程段基本能保证在大春前完工。“我们还动员群众积极准备大春种子和肥料。”刘自勇说,现已备足水稻种1.4万公斤,玉米种2.4万公斤,肥料1800吨,以确保大春生产需要。

“为保证大春用水,我们今年已提前引蓄。”肖作东说,往年都是五六月才集中供水,鉴于今年的旱情,县水务部门已提前从都江堰引水过来。

今年1月以来,气温一路走高,降雨量少,德阳市部分乡镇特别是丘陵乡镇出现不同程度旱情。4月17日,记者在中江县兴隆镇双流村7组看到,小春作物因缺水大面积干死,井水枯竭,部分蓄水池年久失修,农户只好挑水饮用。“在山上的几个村,不要说农作物用水了,现在是人畜用水都不够。”双流村支书阎兴根无奈地说,小春作物绝收已成定局,现在主要是保障人畜饮水。

记者在现场

新闻推荐

中江红会:纯属谣言

(记者刘勋)4月21、22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上散布有关“中江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成都购买救灾药品,多开发票”的言论,引起围观。中江县政府立即就此进行认真调查,证实此言论纯属谣传。中江县...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