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新期待应对新挑战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谋划发展新路径
2013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四个年”活动,更加突出投资拉动、产业支撑,更加突出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更加突出改善民生、社会建设,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
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德阳调研时,对德阳市提出了“在全省加快发展的大局中,勇挑重担、多作贡献、走在前面,力争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目标催人奋进,2013年新年伊始,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确定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会上传递出哪些新信号?提出了哪些新举措?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德阳经济社会发展将走出一条怎样的新路径?本报第一时间作出解读。
路径
1:次级突破
把握工作基调 更好更快发展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明确,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基调是: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把握这一基调,德阳要进一步发挥工业基础好、县域经济强、后发动力足等优势,努力使德阳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按照省委“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做大区域经济板块”的重大部署,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这是会上传递出的第一个强烈的新信号。
机遇与挑战并存
省委提出在提升首位城市的同时,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新要求,国家和省上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德同城化、城市新区建设各项因素,都为德阳跨越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全国、全省市场需求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比较突出也给发展带来了挑战。
市委常委、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杨建明认为,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德阳要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努力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就经开区来说,要锁定奋力建设千亿产城新区的目标,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招大引强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争当德阳科学发展排头兵。
质量与效益并重
会议指出,2013年的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旌阳区委书记王箭表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以重点项目和投资为抓手,继续狠抓项目建设与投资不动摇,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工作机制,加大城乡重大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和社会事业、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建设和投入,不失时机地推动新项目开工建设,规划和储备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绵竹的产业布局也体现了质量与效益的辩证。绵竹市市长任钊表示,绵竹将着力科学调整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稳定质量的基础上提升食品饮料产业总量,在稳定总量的基础上提升磷化工产业的质量。
路径
2:产业兴市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要求强化“产业兴市”理念, 突出发展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培育更多千亿级支柱产业
作为“重装基地”的德阳,工业经济是“产业兴市”的顶梁柱。2013年,德阳要继续大力支持重大装备、食品、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培育更多千亿级支柱产业。
“当前德阳工业下行压力较大,重点企业增长持续放缓,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减缩,工业成本费用上升,这些都给工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市经信委主任蒲正的考量是:应对挑战,逆势上扬的关键在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打造德阳工业竞争新优势。特别是要突出抓好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两化”互动发展,加快工业“三基地”建设。
用抓工业的力度抓服务业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与研发设计、商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四川现代服务业基地。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用抓工业的力度抓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和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加快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此项举措让不少与会代表备感振奋。
“目前,德阳服务业正以强劲的势头持续升温,全市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增速连续上扬。”市商务局局长陈若愚列出了这样一串数字:2012年1-11月,全市服务业完成地税收入34.73亿元,占总收入的57.62%,同比增长5.24%,高出第二产业1.3%;完成国税收入22.02亿元,增长21.6%,高于全国、全省第三产业国税收入增幅;全市完成第三产业投资354.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2.7%。“德阳市正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和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着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培育限上企业,带动第三产业新发展。”陈若愚对此信心十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两化互动”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是未来德阳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作为农业大县,中江县不遗余力地发展现代农业。县委书记刘应刚表示,中江在把工业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的同时,仍将花大力气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推进石泉水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四川省十万亩粮经复合高产高效示范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壮大粮食、生猪、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效益产业。
路径
3:投资拉动
增量优化促进结构优化
保持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要继续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作用,更加注重投向、结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产业投资和技术改造,通过增量优化促进整体结构优化。
新的目标有压力,更有动力。在市发改委主任杨庆龙看来,保持投资持续稳定增长,要在优化投资结构上着力。“按中央和省投资取向看,全国经济下行趋势压力继续加大,既要调整经济结构,又不能让经济总量下滑,国家加大对西部经济发展的投入是大势所趋,四川作为西部经济大省,投资工作更为重要。德阳市将加大重大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自主创新等方面的项目建设力度。”
杨庆龙表示,市发改委将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平台,将投资项目作为全市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打造全市项目管理协调推进的统一平台,实行分级负责维护机制,不断完善项目库功能。同时,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形成合力,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路径
4:全域开放
加快建设
内陆开放先行区
全域开放,是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确立的又一重要发展战略。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全域开放”战略,以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引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先行区。
做大外向型经济
对外开放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此,市招商引资局局长刘兵谈到自己的认识,要实现“全域开放”,必须立足做大外向型经济,精选做大做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招商,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业贸易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挖掘德阳吸引外资潜力,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新的突破。下一步,德阳招商将以“开放突破年”为契机,确立“科学招商、项目为王、开放突破”的工作主题,通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小分队招商等活动,瞄准重点招大商。
深化区域合作
成德同城化、成渝经济区建设为德阳全域开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广汉市委书记毛君甫看来,要促进开放突破,就要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合作, 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寻求发展空间。“广汉要按照‘南融成都,北接德阳\’的思路,主动融入成德都市圈,同时突出招大引强,紧紧围绕石油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不锈钢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和区域龙头企业,达到‘招一个、引一串、带一片\’的效果。”
路径
5:新型城镇化
着力构建
全域新型城镇体系
省委提出要优先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此举于德阳,又是一个重大战略机遇。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确定,要抓住机遇,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更加协调、更有质量地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构建全域新型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全域城镇化
全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德阳与全省一样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全市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7个百分点,滞后于全市工业化10个百分点,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在工业化强劲带动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我们将迎来一个较快发展的增长期。
建设“1+5+X”城镇群、加快区域中心大城市建设、加快构建“三环五廊”的市域空间结构、抓好县域城镇建设等举措在会上一经抛出,便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
什邡市委书记李卓认为,城镇化是拉动投资的直接动力,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什邡坚持做美城乡,按照建成20平方公里、20万人口现代中等城市的目标,正致力于抓好中心城区建设,在高水平规划的基础上,全面加快东南新城建设,统筹推进集镇污水处理、道路交通、便民设施建设,重点打造洛水、师古、蓥华、马井区域重点镇,抓好3个新农村综合体和7个重点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重要手段。罗江县县长曾长江对此深有感触,“罗江正以一城、一区、两园为核心,构建统筹城乡新格局。”
曾长江说,罗江在完善规划、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上着力,全力打造“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区域中心县城和宜居宜业的德绵地区副中心城市。同时,集中力量推进清华同方3C产业园、中物院军转民科技孵化园、宝耳酒业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将打开罗江“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叶书英)1月17日,全省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暨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出席会议。市领导杨建明、何明俊在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