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园村: “进城”路上稳步走

德阳晚报 2012-08-15 10:46 大字

相对于中江县的很多农村来说,南华镇李园村不像一个“村”,因为这个村由原李园村与囤子沟村合并而成,紧邻县城、地处工业园区,很多群众家里只有1分耕地。从1998年开始,村党支部书记兰加海等村干部就开始面对李园村“从农村到城市”的角色转换带来的种种挑战。

进入夏季后,代云全、代云金兄弟俩就开始到县城某建筑工地上班。在此之前,兄弟俩的“主业”是制作手工挂面。“我们是纯手工的挂面,会受到气温的影响,一般从每年的9月份开始做,到下一年的5月份停下来。我们制作的面条,简直供不应求。这段时间先在工地上做活路,等到9月份又开始做面条。一天算下来收入可以哦!”代云全笑着说。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代家兄弟正是李园村大多数群众生活的一个缩影。李园村有19个组(社区),辖区内生活着7000余名群众。随着当地的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李园村逐渐融入了城市,积极配合工业园区做好征地拆迁及相关的安置工作,成为兰加海等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将这项敏感而又复杂的工作做好?兰加海有一个明确的理念:以诚待人、耐心细致,从群众的利益入手开展工作。前不久,征地拆迁时村民刘亭玉全家一直有抵触情绪,看到这种情况,兰加海多次来到刘亭玉家中,不是简单地宣传相关政策,而是反复询问家中有什么困难,商量解决的办法。看到村干部处处为自己着想,刘亭玉一家最终心平气和地答应了拆迁。“只要你把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大家都很配合工作。”兰加海深有感触地说。“说老实话,我以前也不想搬迁,但海书记把各方面的考虑和今后的安排都说给我们听,我们相信他,就搬了。”2011年搬迁到居民小区的陈洪华和老伴目前一个月可领取到近2000元的养老金,儿子、媳妇都在县城里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群众拆迁后要尽快在城市中开始新的生活,李园村的干部重点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一方面,组织群众进行就业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和上级政府协调,同时积极和企业对接,为群众创造就业机会,争取就业岗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李园村群众就近务工和从事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的群众约有1000人,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约7000元。

除了较好的经济收入,群众还要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此,村干部积极作为,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做为一项不成文的规定,每个星期五,全体村干部都要为居民小区打扫卫生。平时,每天都有干部检查环境卫生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在兰加海看来,群众要更好地融入城市,过上更好的生活,李园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李园村的民生、困难群众、稳定“三本台账”里,记录着群众觉得需要的问题。“紧临县城和地处工业园区,李园村的工作难度尤其大,我们也没有多少特别的办法,就是在认真地做,这些年多次获得各种表彰。做了这么多年的村支部书记,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你付出真感情,就会有回报。”兰加海说。

本报记者 谢晓斌

新闻推荐

首届德阳市道德模范2012年度“德阳好人”

帮助别人我快乐——孙秀凤助人为乐事迹孙秀凤,女,77岁,中共党员,退休职工。退休32年来,她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倾注在了社区那些孤寡、病、残、弱的群众身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行动指南,只要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