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务实诚信陈建华本报记者卢薇省政府人民银行成
创新 务实 诚信
□陈建华 本报记者 卢薇
6月26日,省政府、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成都签署《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四川省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一种以“区域集优”模式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直接债务融资新渠道浮出水面。
为抢鲜这一模式,包括德阳在内的7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相关准备工作。6月27日,德阳市金融办和旌阳区金融办共同组织召开金融推介会,向旌阳区30户重点企业推介“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的新模式。
“我们希望德阳的中小企业尽快走进利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直接融资的创新通道。”德阳市金融办负责人徐春龙表示,只要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都会大力推广。
名片一:创新
政府“买单”推动金融创新
所谓“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是通过地方政府建立债务融资发展基金支撑、国内最大的专业债券信用增进机构中债公司主担保、社会担保公司反担保的方式,向本地符合资质条件的中小企业集合体提供大额度集合票据融资的新型融资渠道。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由地方政府建立债务融资发展基金,管理与缓释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
与该模式由政府为风险“保险”的情况类似,德阳市还开创了政府向保险机构购买新农保服务的全国先例。
6月2日,国家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专程到德阳实地察看了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新农保办理情况。“将业务办理延伸到村民家门口,村民参与新农保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项俊波说,作为成渝经济区推广新农保典型模式的代表,德阳保险业积极探索出一条保险业综合服务基本社会保障项目的新途径,帮助政府建立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机制。在此机制下,不仅实现了优质快捷的社会服务,还有效降低了社会运行成本。
2009年12月,国务院启动实施新农保试点,德阳市所辖旌阳区、什邡市、绵竹市和中江县先后被批准为试点县区;2010年3月11日,经过多方考察和反复论证,旌阳区政府决定购买第三方服务,并在政府采购中心启动“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项目公开招标。
竞标成功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德阳市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邓丕介绍,在最终形成的“管办分离”框架内,政府部门负责新农保指导、监督、调控,旌阳区社保局负责政策制定、统一管理和监督检查,旌阳区财政局负责基金账户管理,相关银行机构代收代放养老保险费用,各乡镇承担协调、衔接职责,保险公司负责参保具体业务办理,但不参与新农保基金运作,不承担盈亏风险,全部过程实行零现金管理。
目前,德阳什邡市和绵竹市也采取了“管办分离”这一新农保经办模式。徐春龙表示,通过向专业保险机构 “买服务”的办法,德阳在国内首创的“管办分离”新农保经办模式,打破了以往靠基层办理、新农保往“下”延伸难的瓶颈。
“在村委会就能领到新农保养老金存折,村上还有保险公司协理员,办理新农保方便得很。”德阳市旌阳区和新镇高治村村民张宗生介绍,每个月只需到银行网点,就能领到55元养老金。
德阳市金融办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仅仅一年半时间,德阳市已经办理新农保参保登记77.3万人;有33万名年满60周岁及以上参保人员领取了新农保养老金,月人均领取新农保养老金55.63元;征收新农保基金6455.6万元。
政府引导使金融机构创新思维更加活跃。通过外地取经和自主研发等方式,德阳市金融机构近几年陆续推出了 “中小企业信贷中心”,“汽车流动银行”、“背包下乡上门服务”、“村镇电话银行”、“中小企业和商户专用POS”、“‘三农\’金融示范基地”、“金融咨询服务中心”、“送金融知识下乡”等10余种新的服务方式,开发出40余种新的金融产品。
名片二:务实
惠及民生 服务实体经济
今年以来,按照德阳市委、市政府“建设西部经济文化强市”和实施“一三五八”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德阳市金融办更加务实进取,注重整合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既支持大项目、大企业的发展,也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的培育与支持。
4月28日,德阳举行全市2012年银企对接暨金融运行形势分析会,由政府当“红娘”,让银行与企业、项目面对面“相亲”。德阳市发改委、经信委、招商局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推介了2012年重点项目110个,工业投资项目249项,招商引资项目41个,当年投资额达739.9亿元;各金融机构也分别向与会企业展示了近百个中小微企业新型融资产品。此次融资对接刷新了历史纪录:95户企业与1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达成融资协议156.56亿元,其中正式签约企业32户,贷款金额72.23亿元,意向贷款企业63户,金额84.33亿元。
本地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也有新突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在德阳组建了中小企业专营网点机构,完善了相关业务流程,优化了信贷审批程序;德阳银行去年率先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组建了小微企业信贷工厂,今年该行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又专门在德阳经开区组建了德阳银行高新科技支行,并先后荣获中国银监会 “支持小企业发展先进单位”、“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佳商业银行”称号;广汉农村信用联社首创的“动产质押第三方监管”贷款方式,在全省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
截至5月末,德阳市在银行有贷款关系的中小微企业达到5266户,比年初增加646户,中小微企业贷款获得率比年初提高13.9个百分点;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22.77亿元,比年初增加38.26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0.48%,占全部新增贷款的73.53%,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6.21个百分点。
此外,德阳市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把金融创新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加快实施农村支付结算“讯通工程”,致力于实现农村普惠制基础金融服务,使广大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金融服务。
一系列服务“三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大放异彩:罗江推出“公司+农户——联保贷款”、“按揭下乡——产权抵押贷款”、“惠农卡——新农居贷款”、“中国幸福家园——惠农循环贷款”、“中国幸福家园——安居乐贷款”等服务城乡统筹和“三农”的信贷新品;德阳银行首创“会员制互助担保贷款”,获得“全国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十佳特优金融产品”称号;中国人寿和人保财险两家公司分别在罗江和旌阳开展的以新农保为主要品种的“保险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截至5月末,德阳市农村信用社、农行和邮储银行已在所辖乡村一级设立便民金融服务点2381个,安装助农取款转账电话和e讯通机具2465台,其中今年前5个月新增服务点185个,安装助农取款转账电话和e讯通机具225台。现已累计办理小额取款业务42.3万笔,金额9806万元,其中今年前5个月取款26.9万笔,金额6425万元。
名片三:诚信
优化生态 打造“诚信德阳”
2011年,德阳市财贸(金融)办正式更名为 “德阳市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同时保留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实行 “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辖内县(市、区)也都建立了金融办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德阳市政府在去年还相继出台了 《金融工作五项制度》、《德阳市金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金融服务与协调机制不断完善,金融运行外部环境渐趋优良。
今年2月23日,德阳市举行金融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会;3月,德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在2012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开展 “四个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确定了今年全市新增融资总量的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任务。
德阳把打造优良社会信用环境作为提升投融资环境的重要工程,大力打造“诚信德阳”。德阳市金融办牵头组织了大规模的诚信宣传活动,扎实开展信用乡(镇)村、信用企业、信用农户的评比,坚持抓好国家公职人员不良金融债务清退,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大大净化了社会信用环境。德阳已连续多年保持无逃废金融债务大案、无金融盗抢大案、无金融职务犯罪大案的良好纪录。此外,什邡市在全市六县(市、区)中率先被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授予“金融生态示范县”称号,成为全省第9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
金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逐渐显现出资金聚集的 “洼地”效应。截至2011年末,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22家异地银行业机构共为德阳市134户企业(项目)投放贷款104.2亿元,比上年增加13.9亿元;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直接对德阳重点企业 (项目)贷款余额达到56.4亿元,比上年增加27.08亿元。
“吸引各类外部资金,创新、务实、诚信,就是德阳金融业的‘三张名片\’。”徐春龙表示,为了让这几张“名片”更加闪亮,未来将从三个方面着手继续推进金融业发展:一是促使各县(市、区)政府要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导向,为实现银企对接与务实合作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和政策环境,构建政银企信息沟通与融资合作机制,建立便于金融机构查询的融资项目数据库,解决政、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积极探索构建政府协调引导、部门联系帮扶、金融机构主动服务、企业诚信发展“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二是促使金融机构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积极探索无抵押贷款和无抵押担保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融资成本;三是促使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坚守 “以守信践诺为荣,以失信欺诈为耻”的经商准则,通过合法合规经营来营造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信誉度,进而取得银行的信任与支持。“通过政、银、企三方合力,共同促进德阳经济金融互动和谐发展,为全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服务。”
新闻推荐
11月22日,中江县35名进藏新兵在黄继光纪念馆进行入伍宣誓仪式,以此激发新兵们参军光荣的自豪感,进一步牢固树立矢志边关、建功立业的勇气和决心。中江县是一个拥有143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涌现出了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