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求创新 抓改革 重监管 德阳市新农合工作成效显著 (上)

德阳日报 2012-05-22 03:47 大字

2009年5月,中江县太安镇保安村8组家境贫困的12岁小学生蒋浩,因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生命垂危。他先后在华西第二医院住院治疗达18次之多,到2010年6月24日治疗总费用已达11万余元,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其补偿了8.14万元。蒋浩现已恢复健康,他的父亲蒋雄军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像这种重大疾病,没有国家撑起,我们根本没法医治这个娃娃,我们这个家就垮了。真是感谢党委政府、感谢新农合!”

德阳市,像上述这样因新农合受惠的事情不胜枚举。到目前为止,全市参合人数260.6万人,参合率达97.82%,筹资水平从试点初期的人均30元提高到目前的290元,新农合受益面达90%以上。自新农合开展以来,德阳市共筹集基金26.26亿元,使用19.69亿元,历年基金总使用率达到75%。农民住院政策补偿比达到70%以上,其中乡镇卫生院达到80%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比达到55%,最大单次补偿达33万元。新农合使农民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德阳市新农合工作12项综合指标连续四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多次得到国家及省上领导的肯定与表扬。

制度建设抓创新  保障农民多收益

随着新农合筹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参合人数的不断增加,怎样使农民群众多报账、多受益成为工作重点。为此,德阳市积极进行了制度的创新与改革:市、县两级政府将新农合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和民生工程重点督查目标内容,避免基金沉淀过多和补偿比例过低的现象;从2010年开始统一实行新农合门诊统筹报账;从2010年开始,执行全省统一的补偿标准;市内跨县(市、区)参合农民就医实行“互认制”;探索支付制度改革,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统一确定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出院即报;统一公开信息;开展特殊疾病补偿。  陈璐

新闻推荐

省公路规划勘测设计院到中江调研 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前期相关工作

(王韬记者张进才)5月26日-27日,受中江县委、县政府邀请,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明一行在中江就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中江段路线走向及互通设置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