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涓涓暖流润民心 ——“十二五”开局之年年终特稿·改善民生篇

德阳日报 2011-12-27 04:01 大字

□本报记者 刘勋

“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把民生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市委书记李向志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大民生性投入,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有

占地约20亩,建筑面积23840平方米,总投资4511.41万元……5月18日上午,在新落成的扬程渠路安居住房小区内,市区因地震受灾的114户无房可居的群众在这里摇号选新房。

今年已81岁高龄的陈子君大爷刚抽到房号,就迫不及待地去新房中感受一番,“客厅比较适中,几个寝室也修得比较合理,卫生间也不错,挺大的。特别是厨房,还有个阳台,可以晾晒东西,光线也比较好。”陈大爷一脸幸福。

陈大爷的幸福源自一份“特别的爱”——2011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平安建设“十大民生工程”,预计总投资43.99亿元。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保障的民生体系在德阳构建起来,让越来越多的城乡群众从民生的持续改善中感受到幸福。

急民所急  全力破解民生难题

【数说】

今年1至11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243人,农村青年技能培训818人,资助普通高中生14741人;资助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166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82%,参合农民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 

【镜头】

346户用工单位,提供就业岗位7990个,涉及制造、建筑、商贸流通、餐饮、运输等19个行业及普工、技工、高级技师、经营管理、服务员等近120个工种(专业)……2月23日上午,由市政府主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多部门联合承办的“春风送岗位暨富士康专场招聘会”在市体育广场举行。在招聘会现场穿梭了一上午,填了10多份应聘表格,张蓉终于相中了一个满意的岗位,“是一家酒店的服务员,待遇也还不错,已经基本定下来了。”张蓉告诉记者,她学历不高,只是高中毕业,加上又没有什么特长,所以找工作屡屡碰壁。“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招聘会,机会难得,我当然不愿意错过。很多用工单位都降低了门槛,适合我的还不少。”当天,进场应聘人员达1.2万人,有4954人现场与用工单位达成了意向性用工协议;富士康招募现场报名330人;现场受理就业再就业培训申请158人。

4月2日,旌阳区德新镇新玉村的龚德平在村卫生站治疗看病,用了41元,当场就报销了24.6元。龚德平满心欢喜:“好安逸哟,在村上看病也能报销,又实惠又方便。”龚德平的“幸福”,得益于一种新的补偿模式--门诊统筹。2010年,旌阳区全面启动新农合门诊统筹,打破家庭这一界限,全社会进行累计,在扩大受益面的同时,也提高了补偿额度,将全区25万余参合农民在乡村两级医疗门诊看病每人每年最高可报销金额上调至100元。

今年5月,一份特殊的礼物送到了中江县城北中学高2013级14班贫困学生陈甜的手中——来自市教育基金会的1000元助学金,助她圆大学梦。“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之才,回报党和政府关爱。”陈甜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点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实施“民生工程”过程中,德阳市把有效破解“就业难”、“就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难题摆在突出位置,各级劳动就业、教育、医疗、规划建设等相关职能部门围绕目标,自我加压,增添措施,使民生工程尽可能多地为人民谋福祉。

化民之忧  扶贫解困温暖心田

【数说】

今年1至11月,德阳市城市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170.7元,农村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82.2元;扩建敬老院1所,新增床位80张;五保集中供养床位率达到60.4%;新建爱心慈善超市26个;创建省级养老示范社区1个;建设改造农家店200个;建设改造商品配送中心1个。

【镜头】

今年7月下旬,什邡市元石镇桂泉村13组的残疾人王德均售出了今年的第一批“稻鸭”,“卖了600多只,收入2万多元,纯利润有6000多元。”王德均喜滋滋地说。由于下肢残疾,行动不便,王德均多年来只能在家做点简单的农活,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苦。2009年,在德阳、什邡两级残联的帮扶下,王德均开始进行稻鸭共作养殖,当年就收入7000多元。尝到甜头后,王德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今年稻鸭养殖70亩,养鸭1000多只,其中残联赠送鸭苗100只。王德均盘算着,“1只鸭子的利润有10多元,今年这1000多只鸭子的纯利润就能达到1万多元。”如今,稻鸭养殖已经成为王德均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稻鸭养殖技术简单,而且成本小、周期短、收益高,很适合我们残疾人。感谢各级残联的帮扶,我终于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王德均说。(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旌阳区城南街道香山巷社区的巫成元对“社会保障工程”带来的实惠也有切身体会。1998年下岗后,由于年龄偏大,巫成元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加上妻子也没有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2007年,巫成元夫妻二人享受到了城市低保这一惠民政策,日子总算有了一点起色。“政府这么关心我们,我自己更不能放弃。”巫成元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开始和妻子在西小区摆摊卖菜。“从最早的每人60多元,增加到今年的每人140元,我们夫妻俩每月就有280元的低保补助,加上卖菜挣一点,生活总算是可以维持下去了。”巫成元感叹道,“政府的惠民政策实在太好了,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点击】

城乡最困难群众生活怎么办?如何帮助低收入家庭早日脱贫致富?对于城乡特殊困难人群,德阳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创新思路,细化措施,把温暖的阳光洒向城乡每一个角落。为确保各项保障资金规范有序发放,德阳市各主管部门强化措施,加强人员信息和资金管理,切实提高管理能力、保障水平和受益程度。凡是直接发放到人的资金,严格执行“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支付到人、打卡发放”的阳光操作办法。严格审批和公示程序,审查核实补助条件和补助范围,防止虚报冒领,确保专款专用。

想民所想 确保民生持续改善

【数说】

今年1至11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7.75万亩;实施“金土地工程”整理土地2.72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5万亩;解决120个行政村通宽带;挂牌限期治理13户工业企业,9家已验收,2家待验收,2家正在施工;4家正在进行土建施工;挂牌限期治理6户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全部完成验收;提供法律援助17209人次;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1家,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7个。

【镜头】

11月8日早上9点多,家住旌阳区城南街道花园巷社区的曾功元大姐约上几个好友到社区老年体育站跳舞。2005年,花园巷社区集结社区舞蹈爱好者成立了一支民舞队,近几年德阳的不少文化活动中,都活跃着这支队伍的身影。今年65岁的曾大姐是民舞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但她对舞蹈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其他队员,“社区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今年4月,旌阳区城北街道秦宓社区正式建立互联网络平台,开通了网上社区事务、便民服务等,将社区网格化管理与社区互联网进行配套,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同时,社区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室,将调解网络延伸到各个行业、小区,挑选了一批热心调解事业、政治素质强、文化水平高的居民担任义务调解员,将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单位保卫科长、门卫发动起来作为综合信息员,每周五下午组织各小区的综合信息管理齐聚社区进行汇报梳理,准确了解掌握各小区的新矛盾新问题,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大防控”平台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消防“六位一体”的群防群治组织,织密社区平安稳定网络。

【点击】

农村通乡油路(水泥路)、通村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全民健身活动、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农村和社区警务工作创造性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初见成效……城乡环境面貌的变化,广大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需求日益强烈。群众的期盼就是党委、政府的期盼。今年,德阳市大力实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平安建设等“民生工程”,扩大“民生工程”覆盖面,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新闻推荐

骨干水源—— 防汛保安—— 水利之力 ——德阳加快建设水利强市之建设篇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全市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2011年末,市委水利工作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德阳市的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全市水利工程建设将紧跟“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步伐,按照“一三五...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