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帮扶见行动群众得实惠

德阳晚报 2011-03-08 23:32 大字

医院组织党员到社区开展义诊活动。 党员干部在富兴镇钟楼村参加水利建设义务劳动。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泥巴路被通村水泥道路所取代,一幢幢灾后重建的新民居拔地而起,一片片新果林点缀在山间……隆冬时节,走进中江县农村,处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要不是上级部门来帮扶我们,哪有现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哟!”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中,中江县紧扣“扶贫解困明显推进、灾后重建明显加快、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基层组织明显加强”四大目标,扎实开展帮扶工作,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领导挂点全参与、部门包村全到位、干部帮扶全对应、帮扶乡镇全覆盖。”中江县“挂、包、帮”全面开花。

活动启动前期,中江县组织力量对全县760个行政村进行了调查摸底,特别是从困难程度、影响制约发展的困素等方面开展了详细的摸排,确立了95个村、547户贫困户作为市县帮扶对象。

活动中,该县结合实际,确定了县“四大班子”32名县级领导干部全部参与挂点联系全县45个乡镇,87个县级部门单位参与帮扶72个贫困村;选派了72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部门所联系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245名干部、23个机关党组织帮扶360户困难户。

各帮扶单位结合所帮扶村实际,与村干部群众一道,制定出了帮扶工作2010年工作计划和三年规划,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勾画出了科学的发展轮廓。参与挂点的32名县级领导干部亲历亲为,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解决困难,积极参与指导被帮扶村发展规划的制定。县委书记杨震、县长刘应刚躬身实践,多次亲临辑庆镇、仓山镇、黄鹿镇等挂点乡镇调研,深入村社、贴近群众,了解困难,指导发展,为干部和群众树立发展信心。市、县95名帮村干部、近300名帮户干部主动接任务、踏实干事情,全力协助村上制定规划,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难题,积极做好部门与被帮扶村的协调联系工作,切实起到了“在村工作助发展、部门与村连成线”的作用。

不搞“一刀切”帮到实在处

活动中,该县不搞“一刀切”、“一个样”,注重帮扶部门自身职能,坚持帮扶投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

在帮扶项目的选择上,不仅要分析项目的产出比、时间比、效益比,还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和经济实力,严禁为打造示范片、示范点,脱离实际搞“高、大、全”的项目。注重被帮扶村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切实做到“帮忙帮到点子上,帮忙帮到实在处”,确保群众得实惠、农村发展见效益。适合产业发展的村,重点在产业发展方面开展帮扶,做大做强产业;基础设施较差的村,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上开展帮扶,改善发展环境。

瓦店乡天台村无污染,十分适宜种植金银花等经济作物和发展绿色种植养殖业。县人民法院重点帮扶做好金银花栽植、生态鸡养殖和无公害蔬菜种植3项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为该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柏树乡有种植丹参等中药材的传统,但是长期以来受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产量一直上不去,为此,县农业局在加强技术指导的同时,通过引进新品种开展精加工,确保药材种植增产更增收。目前,全县共规划农业产业项目开发52项,现已开展26项,就地帮助3500余名农民解决就业问题。

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交通、农业、水利、卫生等30多个部门上百个项目资源,分别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社会事务、产业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实行打捆投入、重点倾斜、优先实施。如,县上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对第一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之一的仓山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投入。目前,已完成投资3.83亿元,占今年计划投资的91.4%。其中:发展主导产业投入13499.5万元;村落民居建设投入5129万元;土地整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灾后重建项目102个,完成投入13978.5万元;仓山古镇风貌整治500万元;其它投入686.5万元。一个新仓山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

活动结硕果新村新气象

通过“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的引导和带动促进,该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更新,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由被动变主动、“要我做”变“我要做”,实现了从被动完成上级任务,转变到主动为农民发展经济提供服务、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上来;从原有的“等、靠、要”思想,转变到激活农户、组织千家万户自力更生谋发展上来;从单纯送钱给物,转变到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上来。

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服务群众、助贫带富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及党员干部的工作实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与赞扬,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灾后重建已接近尾声,农村基础设施和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粮食、生猪、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种植养殖大户明显增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发展具有独特优势的中药材种植达10.3万亩,食用菌种植达3.22亿袋(平方尺),农民人均收入5390元,同比增长13.3%。

民生民困进一步解决。“八项民生工程”、“十件为民实事”全面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新农合参合率达94.4%,城乡医疗救助达7.1万余人次;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村与城市教育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城乡“低保”、“五保”实现应保尽保;社会大局总体平稳。灾后重建、新村扶贫、城乡环境治理以及帮扶关怀机制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活动带来的成果。

文/图本报记者 杜晓鹏

通讯员 肖开丰 曾雪亮

新闻推荐

弘扬继光精神 再谱发展新篇 中江迅速学习贯彻市委干部谈心会精神

本报讯3月21日上午,中江县召开第144次常委扩大会,认真学习贯彻市委书记李向志在领导干部谈心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结合中江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加快发展、维护稳定、廉洁从政、抓班子带队伍作...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