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制约发展的“水瓶颈”—— 德阳“十二五”力争根本性转变副题引题题一题二
今年以来,中江县大力开展以治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图为该县南华镇堰塘治理工地现场的情景。 吴家保 本报记者 唐茂 摄全市人均拥有本地水资源量仅占国际公认人均拥有水资源量警戒线的二分之一;全市无一大型骨干控制性水利工程……随着德阳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和极端气候变化影响加大,德阳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2011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同时聚焦水利,德阳也力图在“十二五”期间,打破这一制约发展的“水瓶颈”。
本报记者 陈昆
德阳形势严峻
“全市人均拥有本地水资源量仅占国际公认人均拥有水资源量警戒线的二分之一,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滞后,全市无一大型骨干控制性水利工程,6县(市、区)中就有5个县(市、区)无中型以上骨干控制性水利工程,供水安全保障问题依然影响民生;农村尤其是丘陵地区水利设施配套不足,农业靠天‘吃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脆弱仍然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江河堤防设防标准不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洪涝灾害频繁依然威胁全市经济和人民安全;水务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入……” 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就罗列了德阳水利五大突出问题,由此可见德阳面临的严峻形势。
建六大安全保障体系
记者从24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暨水利工作会议上获悉, “十二五”期间,德阳市将着力构建水资源配置调控、防灾减灾、粮食、民生水利、水生态环境、水利科技支撑六大安全保障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德阳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到2015年,将逐步形成稳妥可靠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安全保障体系,城乡供水保障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1.22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1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全面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任务,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形成水利防灾减灾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城镇和防洪保护区防洪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完成中小河流域重点段堤防治理,全面完成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山洪易发区及重点水利工程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逐步形成水资源保护和河库健康保障体系,积极进行河流生态修复,河库水质基本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环境明显改善,地下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逐步形成有利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5-10年三大转变
根据《实施意见》,德阳市将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全市水利改革发展将在工程建设、水资源利用方式、水利建设机制上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同时,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将在此期间加快实施。
到2015年,力争建成华强沟水库、八角水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完成继光等水库和绵竹官宋硼堰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通过兴建拦蓄工程改善什邡前进渠灌区用水条件。“农水户通工程”到2015年,全面解决45.74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 “水利稳粮工程”2015年前新建改造干支渠364公里,节水改造灌区末级渠系3000公里,改善有效灌面30万亩。推进“清水生态工程”,突出龙泉山中北部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统筹龙门山区易灾区域生态修复,至201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平方公里。完善“数字水利工程”,到2015实现对全市水情、雨情、汛情、旱情、墒情、水质信息的自动采集和传输,增强对市境内水资源变化和旱洪灾害的监测预报与应急救援能力。全面实施“防汛保安工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冯显龙)经过为期三天的展出,德阳市第五届房车家装展中江分展昨(27)日下午在中江公园广场顺利闭幕,展会取得圆满成功。自2009年首届房车家装展起,“德阳房车家装展”就作为一个展会品牌得以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