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江五年:内生动力催生后发优势 ——一个丘陵农业大县的发展路径观察

德阳晚报 2011-03-10 11:12 大字

>>>核心提示:

GDP从75.1亿元到161.91亿元,年均增长16.72%;财政收入从1.56亿元到8.11亿元,年均增长39.1%;县城面积从2005年的8.1平方公里扩展到20.5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扩大2.5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63家到160家,增长了1.5倍,辑庆·兴隆工业集中区建设快速推进,短短一年签约规模以上企业170家。翻开中江“十一五”成绩单,跃动的数字描绘出一个丘陵农业大县科学发展路径,清晰可见。

本报记者  陈昆

5年前,或者更久远一点,提及中江,冒入你脑海的关键词是什么?丘陵、农业、人口,或许还有贫穷。

抚今追昔,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再论中江,冒入你脑海的关键词又是什么?工业、城市、开发区,或许还有高速路、中心商务区。

“看似没有机遇的地方,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遇。”中江用自己的行动解读了这句话里的含义。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江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142万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西部大开发、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等机遇,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诸多困难,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扭转曾经制约发展的区位、交通等劣势,中江巨大的后发优势开始凸显。

2009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居53位,比2005年上升了23位

毋庸讳言,中江的相对落后,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困局。但中江从来没有甘于人后,紧迫感和危机感在中江人心中一直很强。“不是越穷越光荣,发展才是硬道理。中江没有理由一直落后。”县委书记杨震多次在大小会议上这样说。

每一年,中江都会拿出种种统计数据,和情况相近的地域进行比较,既是找差距,更是给自己施压力。“我们与射洪、三台同为百万人口丘陵大县和扩权强县试点,近年来,我们综合实力已经超过三台,但仍低于射洪,三台也在奋起直追,差距在一步步缩小。前有标杆,后有追兵,形势紧迫,时不我待。”杨震心里很清楚。

就是在这种由上而下的紧迫和危机中,“十一五”期间,中江从“特色农业立县,工业经济强县,第三产业活县,对外开放兴县”到“工业强县,农业固县,三产活县,开放兴县”,总体取向的调整过程就是中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五年来,中江以实际行动破题:壮大第二产业、稳固第一产业、搞活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41.7:25.9:32.4调整到2010年的32.8:38.8:28.4,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步提高。

“这五年,是中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项事业发展最好、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支撑杨震这句话的,是硬邦邦的数据--2009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居53位,比2005年上升了23位。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91亿元,比“十五”末净增86.83亿元;财政收入8.11亿元,是“十五”末的5.2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0家,比“十五”末增加9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3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4.94倍,年均增长37.6%;粮食总产84.3万吨,比“十五”末净增8万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亿元,比“十五”末净增43.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0元,比“十五”末净增73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72元,比“十五”末净增2622元;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9.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05倍。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中国情花源中国芍药谷 中江荣冠“中国芍药之乡”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英雄故乡,再传捷报。4月14日,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会议室举行“四川省中江县‘中国芍药之乡\’授牌仪式”,正式授予中江县“中国芍药之乡”称号。这一称号的获得...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