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500公里爱心接力 走失16年流浪者回家了
本报记者张伟
“我父亲已经安全到家,感谢你们的帮助和关怀。”近日,什邡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罗庆华接到一个来自贵州的电话。
看似是一个很普通的被救助人员家属的电话,但罗庆华依然能感受到对方激动的心情。电话里,简短的一句话也让罗庆华多日牵挂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一次偶然
爱心志愿者发现流浪男子
事情还要从三个多月前说起……
2021年11月底,罗庆华接到“让爱回家”公益组织一名志愿者反映,在什邡城郊的一处废弃房屋里发现一名男性流浪人员留宿,需要救助。
得知消息的罗庆华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热心群众告诉他们,这名男子白天四处流浪,夜晚就在废弃房屋处留宿,一直过着三餐不继、食不果腹的日子。
考虑到疫情和冬季天气寒冷的实际情况,罗庆华和同事随即返程带上御寒的棉被、衣物和食物,几经周折找到这名流浪人员,耐心劝导他到救助站接受救助。
最初,这名流浪人员并不愿意前往,交流中也沉默不语。由于牵挂他的安危,工作人员一直没有放弃关心、帮助这名流浪人员。罗庆华回忆说,他们利用每天日常巡街,给其送去食物和饮用水,并希望能够发现他的有效身份信息。
经过几次交流和接触后,罗庆华发现这名流浪人员不仅年龄偏大,而且神志模糊,问话不答,交流困难,疑似存在精神障碍。罗庆华随即向救助站负责人报告情况,并按照救助管理工作相关政策,联系什邡第二医院,及时将其送入医院接受检查治疗。
不言放弃
为流浪男子找到家人
在救助站工作人员和什邡第二医院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下,经过五十多天的住院治疗,这名流浪人员有了明显变化。
罗庆华说,该流浪男子从开始的抗拒防备、沉默不言,逐渐转变为愿意接受帮助,状态好的时候也肯与旁人交谈几句。慢慢地,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越来越好,有时还会讲出一些零碎的身份信息和家庭情况。
经过一次次引导、沟通,罗庆华和同事终于得知该流浪人员叫殷某,系贵州人。有了大致身份信息,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什邡市公安局雍城派出所和什邡市公安局户政科,请求帮助确认身份。
为了帮助他尽快找到亲人,派出所及时开展信息对比,并通过多个渠道联系到贵州当地公安机关,却被告知该男子身份信息已被注销。
后经反复沟通,事情终于迎来转机。原来,殷某2006年因精神异常离家出走,失踪多年,家属多方寻找仍音讯全无,无奈之下注销了其身份信息。
在贵州和什邡两地公安机关的协助下,罗庆华很快联系上殷某的儿子。在经过照片辨认、视频通话后,确定在什邡的殷某就是他失踪16年的父亲。
爱心接力
回到阔别十六年的家
2月16日,穿着厚实崭新的棉衣棉裤,带着什邡救助站工作人员、医护人员、派出所民警以及“让爱回家”志愿者的关心和嘱托,殷某踏上了回家的路。
经什邡与贵州两地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殷某日前终于与阔别十六年的家人团聚。至此,一场跨越500公里的爱心接力圆满落下帷幕。
用善举传递关爱,让爱心不断延续。看着殷某的儿子发来家人团聚的照片,罗庆华等救助人员非常高兴。而这样的团聚场面,从救助站积极探索实践救助管理新模式以来便经常出现,这也正是每一位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初心”和职责所在。
新闻推荐
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名单 什邡黄背木耳有望6月端上大湾区餐桌
黄背木耳。陈顺(左)严格把控品质。文/图本报记者张伟近期,什邡市申报的黄背木耳生产基地——什邡市诗涵家庭农场入选粤港澳...
什邡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什邡,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