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兵:昔日“打工仔”乘上农业致富快车
通过发展农业,曹海兵日子越来越好。
文/图本报记者曾征
“这批火龙果春节前就可以采摘了,我们的果子口感好、味道浓,来农家乐休闲的客人都会买一些回去。”近日,在什邡市雍城街道桂泉村一家农家乐的火龙果大棚里,曹海兵一边查看着果子的长势,一边跟田间管理工作人员交代着注意事项。
从一名普通打工者,到农家乐老板,再到创办自己的农业公司,10多年里,曹海兵圆满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华丽转身。
抓住机遇
“打工仔”变身农家乐老板
今年49岁的曹海兵是什邡市雍城街道桂泉村人。10多年前,他一直在外打工兼做点小生意。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曹海兵不愿意再出门了,索性就在家里的小院子开了小茶馆,接待村里乡亲们,有时候村民还会请曹海兵为他们提供一点家常饭菜。不料,尝过他手艺的村民都赞口不绝,曹海兵心想:“现在农村政策好,村里条件也不错,城里人喜欢到农村游玩,自己以前打工做过服务行业,又会做一手好菜,何不好好利用已有的资源开办农家乐呢?”
2012年12月,曹海兵购置回5张大圆桌,利用自家空余房间作为场地,一家小小的农家乐就这样开张了。“那时候的农家乐兴起不久,特别受欢迎,再加上我们买菜做饭、端菜洗碗等都是家里人,做菜用料非常实在,服务周到,‘回头客’特别多。”曹海兵告诉记者,到了第3年餐桌就发展到了20—30张,屋子里坐不下,就干脆摆起了“坝坝宴”,还请了服务员帮忙,每年平均营业收入有40万元左右。
经营有道
生意越做越红火
仅仅靠家里这点接待规模,肯定满足不了客人需求。2015年,曹海兵以一年8000元的租金租下了村里闲置多年的一所小学校,拿出多年积蓄和借来的总共200万元资金投入到了农家乐新址场地改造和装修。新改造后的农家乐,客人络绎不绝,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曹海兵的农家乐也评上了4星级农家乐。
2017年开始,农家乐发展就进入平稳期。这时,曹海兵开始考虑纵向发展,寻找新的出路。曹海兵在清华大学毕业的弟弟的建议下,注册了一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村里流转了上百亩土地,投入200万元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和有机红心火龙果和有机芦笋,并且弟弟还帮他联系了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提供技术支持。在曹海兵看来,红心火龙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和微量元素硒,有机芦笋所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质量优于普通蔬菜,一定会受欢迎。“经过几年发展,我们的有机火龙果亩产有5000斤,有机芦笋亩产3000斤,大多数都是客人到地里采摘,加上其他农作物,当初投入的成本也慢慢回收了。”曹海兵说。
曹海兵的农家乐和农业公司里还长期和短期解决了不少当地村民就业问题。当地村民张旭芬已经在曹海兵的农家乐干了7年,现在已经是中餐主管,每月能挣4000元左右。“这里为我们每个固定员工都购买了保险,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比外面强多了!”张旭芬说。
据曹海兵介绍,他的农家乐里固定聘请了厨师、服务员30多人,都是当地村民,到了节假日临时聘请的人员能达到60人以上;农业公司平时固定聘请了六七名员工,生产栽种的旺季还要临时聘请上百人,“下一步,我打算再扩大火龙果新品的种植规模,让本地人也吃到独特的热带水果。”
新闻推荐
“德阳市‘两会’提出,要稳步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我们公司来说,要提升产品质...
什邡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什邡,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