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牛倌”养牛记 探访什邡市李杨养殖家庭农场

德阳日报 2019-09-02 08:13 大字

孙建给肉牛添加饲料。

什邡师古镇九里埂村与彭州市红岩镇相邻,远离城市的喧嚣,不少年轻人选择离乡打工,但一对叫孙建、李杨的“80后”夫妻,却对这块土地恋恋不舍,借助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成立了什邡市李杨养殖家庭农场,潜心养殖西门塔尔肉牛,使沉寂的乡村焕发出生机与活力。2017年,李杨养殖家庭农被评定为四川省第三批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

文/图本报记者曾征

孙建本是南充人,大学毕业以后在什邡市师古镇一家医院就职,然而孙建一直有个“商人梦”,哪怕已经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但“下海”的愿望一直没有破灭。与家在当地的妻子李杨结婚后,孙建和妻子商量辞职开启了创业路。起初,夫妻俩经营一家水产店,早出晚归的生活节奏让满怀斗志的孙建有些彷徨。“和自己想象中有些不一样,做生意真的太累太累了。大家都知道,水产生意必须长时间接触水,皮肤经常都被水泡得发白,夏天还好,尤其到了冬天,双手不仅发白发胀,还冻得长满了冻疮。”孙建坦言,刚开始很不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但是为了实现最初的梦想,夫妻俩还是咬牙坚持下来。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7年的积累,夫妻俩攒下了一笔财富。

走访亲友、外出考察、网上查阅……经过前期的调查,养殖肉牛进入孙建的视野。2012年,孙建在妻子李杨老家师古镇九里埂村流转了80亩地,成立了“什邡市李杨养殖家庭农场”,总共投入150余万元。看着牛舍拔地而起,孙建心里说不出的开心。

经过比选,最终他选择了西门塔尔这个品种肉牛,特点是体躯丰满、增重快、产肉性能好、肉质口感好。当第一批100多头肉牛入栏,孙建正式开启了“牛倌”生活。没有任何养殖经验的孙建看着牛犊一脸茫然,一星期后,才在引荐下拜师了村里有名的养牛户。

“拜师后,跟着师傅学习养殖技术,算是进入了这个行业,剩下的就是慢慢摸索,不断学习考察,提升自己的养殖技能。”孙建告诉记者,“养牛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个中艰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深刻体会。”从对养殖一窍不通的外行,到能根据牛的生长习性及气候变化,用牧草、玉米等秸秆料、酒糟等科学配比出不同的混合青饲料,孙建付出了不少心血,“因牛施喂,一头牛喂养一年左右体重就能达到600公斤。此外,我们的养殖场每年秸秆消耗大概1000吨左右,对肉牛产生的粪便,实行干湿分离,一部分通过分离机卖给种植大户制作有机肥,一部分通过沼气池处理还田,减少了面源污染。”

短短几年,养殖场终于步入正轨,他们聘请了5名当地贫困户来养殖场打工,妻子李杨抽身做回老本行水产生意,孙建则留守养殖场管理,安心做“牛倌”。2015年,孙建还被评为什邡肉牛协会会长,养殖的肉牛也从100余头发展到如今的300余头,价值约500万元,成为了什邡地区首屈一指的养牛大户。“我们的肉牛基本都是销往沿海地带,因为品质好,基本是供不应求。”孙建笑着告诉记者,这批肉牛国庆节后开始出栏,预估纯利润有100万元左右。

新闻推荐

什邡实施人才强市 邀请优秀大学生回乡发展

本报讯(记者张伟)近日,什邡市委组织部、教育局、团市委多部门联动,举办什邡市第二期“不忘初心归雁献智”学子爱家乡主题活动...

什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什邡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