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硬骨头 让沱江碧水永长流

四川日报 2019-08-02 06:19 大字

昔日的磷化工“高地”,在一场新“愚公移山”式的治污后,迎来了新生。,啃下硬骨头 让沱江碧水永长流。

7月29日上午10时,小雨淅沥。记者看到,穿心店磷石膏渣场上覆土种植的青草,有的已长到小腿高。“以前这里灰黑色的矿渣山,最高处达50余米。”什邡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杨兵说,什邡有7处磷石膏渣场,不仅带来污染问题,也导致境内石亭江总磷超标,影响沱江下游水质。

2017年,什邡磷石膏渣场环境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痛定思痛,什邡当即向磷石膏污染宣战,投资1.9亿元用于穿心店磷石膏渣场治理项目,利用削坡减压、覆土植绿等方式进行整治。“挖、填磷石膏163万立方米,削坡28万平方米。”杨兵说,为防止雨水冲刷后污染物质排进江水,渣场还覆膜22万平方米,覆土17万平方米。

顺着一条木质栈道上行,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草地,“这是削坡平整出来的,有40多亩,相当于4个标准足球场。”德阳市人大城环资委主任委员王虎告诉记者,去年世界杯期间,在渣场举行了一场五人制足球赛。“渣场变成绿茵场,象征着绿色新生,很快就成为一处特色景点。”德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丽姬说。

站在渣场观景台,可远眺蓥华山风景区,也可近览穿心店地震遗址。“这里已初步具备休闲和体育功能。”王虎介绍,接下来当地还计划将渣场与穿心店地震遗址及蓥华山风景区统一规划整合,打造现代体育休闲公园。

治理还带来水质的可喜变化。监测数据表明,2018年穿心店磷石膏渣场下游1公里处石亭江高景关断面总磷浓度较2017年下降35.3%,石亭江什邡出境断面水质由劣五类提升至四类。

污水变清水

综合治理让沱江越来越清澈

“真美!”7月30日,在自贡市釜溪河生态修复工程现场,看着眼前蜿蜒的沿河步道、青草幽幽的成片绿地,记者们不禁连声称赞。

釜溪河被自贡人亲切称为“母亲河”,却一度饱受污染困扰。近年来,自贡深入推进釜溪河流域综合治理,釜溪河又重现水清岸绿。“今年我们推进东部新城生态补水工程、釜溪河邓关片区生态修复工程等33个项目,截至到6月底,已完成投资29.1亿元。”自贡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赵磊说。

与此同时,城乡污水处理也加快推进。目前,自贡主城区和乡镇共有89座污水处理厂,除正在新建两座外,原有污水处理厂将全部提标改造,预计年底实现试运行,届时日污水处理能力将达31万吨,可满足全市污水处理需求。

今年上半年,沱江干流(自贡段)水质明显好转实现全面达标。

“这里以前是一条臭水沟,现在变成咱们的后花园了,每晚我都会带外孙来这里转一转。”7月31日,家住内江市谢家河湿地公园附近的黄婆婆告诉记者,她去年搬家来此,亲眼见证了谢家河的变化。

谢家河曾是内江市城区11条黑臭水体之一。在治理过程中,当地通过上下游、水下陆上全域治理。建成沿线截污干管和5个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成510亩谢家河湿地公园,在建450亩生态景观公园,已部分向市民开放。

近年来,内江大力推进沱江流域综合治理,着力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如今,内江3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大幅改善,城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由2016年的62.8%提高到2018年的84%,水环境质量创近年最好水平。

新闻推荐

磷石膏治理“什邡模式”:渣区变景区 废物变宝物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刘琳实习记者刘佩佩李陈馨月)“这里曾经是我们的一个环保痛点,现在成了一个特色景点。”7月29日上午10...

什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什邡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