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环保难题如何破解 □本报记者 殷鹏
当前四川环保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首先,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尚未真正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也未真正“逗硬”。
数据显示,当前全省五大流域仍有近30%的监测断面水质不达标,成都、资阳、内江、德阳、眉山5市的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一直较低,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仅有5个空气质量达标,全省近三分之一的土壤环境监测点位超标,城镇工矿企业场地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较重。
四川省环境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据于会文介绍,全省纳入监控的重点风险源企业有2100余家,其中的化工、造纸、印染、制革等高污染企业大多布局在沿江沿河等环境敏感区,以十大环境风险隐患为重点的突出环境问题尚未有效解决。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全省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地级城市没有备用水源,有4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未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有近三分之一没有正常运行,有80%的乡镇没有集中污水处理设施。
环境监管能力也亟须提升。一线环境执法车辆、执法装备等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突出,79%的乡镇(街道)还没有设立环保机构,基层环保部门缺人、缺车、缺编制的现象相当普遍。上述问题已引起省环保厅的关注,并开始着手解决。
改善成都平原空气质量,已被省环保厅列为2017年全省环保系统“一号工程”。如何改善,着力点在哪里?据记者了解,2017年省环保厅在大气质量改善方面的一半精力,将投入到成都平原。成都市环保局的一半精力,也要投入到成都大气质量改善上。
事实上,成都的邻居重庆和气候条件更差的兰州,都有值得学习的经验。比如,用“逗硬”促达标排放,调动全社会力量举报监督,通过奖励举报人倒逼违法企业不敢、不能到不愿违法排放等,都是妙招。除了借鉴外地经验,今年省环保厅还将邀“国家队”来成都,为成都平原大气问题“把脉”,通过反复论证,拿出对症下药、精准发力的办法,从而持续、有效地改善成都平原大气质量。
要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必须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于会文说,对环境执法中摸索出的好用的办法,比如夜查、暗查、节假日查、突击查、交叉查等,将继续用好、巩固好,形成高压严打的常态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测管协同制度,监测中一旦发现偷排超排,要利用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固化证据。同时,基层一线执法力量快速反应,在最短时间内定位,迅速抵达现场。在铁证面前,偷排者将无法狡辩。
记者获悉,去年9月启动的四川环保大检查大执法“百日攻坚行动”,共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751件,处罚金额8932万元,基本实现了查出一个、教育一批、震慑一片的目的。其中,泸州市善用双随机抽查制度,畅通了案源渠道;广元市有效利用“按日计罚”等环保法配套办法,罚痛了违法企业;德阳什邡市率先成立环保警察中队,环保司法联动彰显了威力等,这些经验都值得学习推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喜德县召开2017年新春人才座谈会。会议首先听取了《喜德县2016年人才工作总结和2017年人才工作思路》,随后什邡市扶贫协作工作队代表从工作队党支部如何抓党建、推进脱贫攻坚情...
什邡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什邡,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