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23户的脱贫之策
针对因病致贫户的特殊情况,什邡市湔氐镇龙泉村两条路径力争今年全“摘帽”
4月16日的什邡市湔氐镇龙泉村,春光正好,樱花谷最当口的一块绿荫下,“水车人家”露天茶铺正是沐春休闲的落脚好点位。贫困户邓成碧的母亲忙着招呼喝茶打麻将的人,邓成碧则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有了茶铺稳定的收入补给,她正安心在医院检查身体,吃药治病。”
龙泉村是川西平原上较为富裕的村子,全村778户人家,只有最后23户贫困户。针对他们的特殊状况,龙泉村推出产业起步扶持、大病互助帮扶两条措施,目标只有一个——23户贫困户今年全部摘帽,且保证以后不反复。
□本报记者 何涛 陈四四 孙琪朱雪黎
扶贫茶铺11天赚了2000元
今年52岁的邓成碧3年前患上免疫系统疾病,一年多时间就花光家中10多万元积蓄。虽然丈夫蹬三轮每月有3000元收入,但邓成碧每月药费就要2000多元,且无法外出务工,很快家庭进入贫困线以下。
创收能力弱、治病疗程长导致贫困易反复,是因病致贫户的特点。龙泉村在新一轮新村建设中,将贫困户的持续创收能力纳入重点考虑。2013年起,当地转型打造以“花果”为主题的观光农业,今年40多公顷樱花树正好成片绽放,3月25日到4月4日首届樱花节,吸引10多万踏春客。
早在年初,村里投入10万元扶贫资金,在赏樱主景区——3公里沿山路旁,修建了只需坐地经营的6个露天扶贫茶铺和1个扶贫停车场,并向23户贫困户招标,只要有意愿,都可申请经营。
邓成碧家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只花了几百元钱买杯子、保温瓶、茶叶等,茶铺3月底开张。她说,15张遮阳伞和15套桌椅全是村上的扶贫投入。11天樱花节她家赚了2000多元。
为打消贫困户的顾虑,村里还拿了1个茶铺招标出租,进行展示经营。樱花节期间,茶铺租金和停车场停车费共计收入3000多元,全部分发给所有贫困户。“既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也让他们看到脱贫的希望。”村支书刘刚华说,龙泉村将采取先扶上马,再逐步放手的方式,让贫困户产生持续生产能力。如邓成碧家以免费入驻的形式展开经营,然后以每桌80元/年收取租金,两年经营积累一定本金后,再逐步签订5年合同,适当提高租金。未来通过申请的贫困户,都可经营茶铺和停车场,同样是这样的扶持方式。
除产业扶持更有帮扶垫底
扶贫茶铺、停车场只是龙泉村为最后23户贫困户制定的产业扶持计划之一。当地根据创收能力将贫困户分为三个级别,除坐地经营投劳少的外,还有愿意投入产业生产的以及只能零散投工的。
对有生产诉求的,村里投入40万元修建食用菌产业园,9月将建成,贫困户10月就可入园开展生产。
刘刚华说,龙泉村决定发展见效快、技术支撑力强的食用菌产业。产业园基础设施、设备、生产物资由村里投入,有意愿的贫困户入园生产,3—5个月就有产出。村里再统一组织销路,预计每户一个周期下来收入1万元没有问题。而只有零散投工能力的贫困户,很多已吸纳进当地木耳基地投工,未来的食用菌产业园内,晒菌、包装随时需要人手,且用工量很大。按每天女工60元、男工90元、老人30元计算,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大病互助帮扶,则是村里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群的帮扶垫底。帮扶资金由三部分组成:村里组织党员干部捐款;村里按每户20元的标准自愿参与;热心企业和人士捐助。今年,收到大病互助帮扶资金3万多元,村里生了大病的,除国家大病医疗保险报销部分外,自费部分村里将报销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