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什邡: “新农合”为群众健康撑起“保护伞”

德阳日报 2016-02-15 21:21 大字

群众在医院“新农合”窗口结算。

“多亏了‘新农合\’,要不我家就真的要家徒四壁了!”什邡市湔氐镇龙泉村张国秀2015年1月在家加工木耳时,大蒸锅上的篷布突然裂开,滚烫的蒸汽冲到她身上,导致全身大面积烫伤。由于伤势严重,张国秀住院近两个月,住院期间一共花费了113000元。“还好我参加了‘新农合\’,报销了69800元,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还报销了13300元!要不是这样,根本医不起这病啊。”谈起“新农合”,张国秀由衷地感谢这一利民政策带来的实惠。

什邡作为在2005年德阳首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市,如今10年过去了,像张国秀一样,什邡广大农村群众早已从“看不起病”、“看病难,看病贵”迈入了“有病进医院,住院花钱能报销”之路。

惠民政策亮点纷呈

每年10月,什邡市各镇就相继铺开了“新农合”参合宣传,采取以镇政府为主体,村组具体实施的方式,集中收取村民参合资金。什邡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5年什邡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什邡农村群众的健康意识得到了加强,患病就诊意识不断提高,很多患大病、重病的农民在“新农合”的帮助下得到及时救治,恢复了正常生活,不少农民家庭因为得到及时补偿,免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小病拖、大病扛”的状况明显改变。

“‘新农合\’在减轻农民医疗负担、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什邡市参合覆盖面不断巩固扩大,2015年,什邡市“新农合”以村为单位参合覆盖率达100%,参合人数为263525人,参合率为99.37%,较2014年提高0.01个百分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筹资标准由2005年的30元上升2015年到470元,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2015年达到12万元。

“什邡市以大病统筹为主,提高参合农民受益度,门诊继续推行17种慢病补偿和恶性肿瘤、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期间)等11种特殊疾病比例补偿;继续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一般诊疗费\’政策;对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的什邡市人民医院和什邡市中医院由‘新农合\’基金支付参合农民门急(诊)诊查费6元每人/次。”该负责人表示,这样不但有效减轻参合农民负担,还极大提高了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和受益面。

据了解,什邡市还多措并举,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的大病保障制度,继续实施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工作,截至2015年10月20日,该市共计补偿524人次,金额86.9万元。同时,继续实施对0-14岁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患儿医疗救治工作,补偿住院费用的85%,对民政认定的贫困家庭实行单病种付费的100%报销;开展终末期肾病等22种重大疾病的医疗救治工作,并实现电子化管理。

简化流程方便群众

为让群众少跑腿、办好事,什邡市不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升新农合信息化程度,采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参合人员信息、费用审核、人员登记、资金管理实现了平台统一管理。

简化报账流程带来的便捷,双盛镇白鱼河村的宋兴发有着真切感受。2009年,宋兴发查出患上了尿毒症,每星期都必须去医院透析两次。“我这个病要长期做透析,每次透析费用500多元,‘新农合\’每次能报销350元。”除了医疗费用减轻了不少负担外,还让宋兴发感到贴心的是,出院结算的时候费用就能直接报销,患者多退少补,“就医报销省去了不少中间环节,特别省事。”

通过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完善新农合信息平台,优化了服务流程,什邡市实现了参合农民就医市内报销和大病补偿的同步即时结算;同时,对22种重大疾病的医疗报销,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和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告知参合农民住院信息,极大方便百姓看病报账,也提高了新农合管理水平和效率。患者出院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身份证和住院发票原件、出院证、清单,直接在医院“ 新农合”结算窗口就可以办理报销补偿,如费用达到大病报销标准,还将与新农合一并核算报销。  

文/图 本报记者 曾征

群众在医院“新农合”窗口结算。

“多亏了‘新农合\’,要不我家就真的要家徒四壁了!”什邡市湔氐镇龙泉村张国秀2015年1月在家加工木耳时,大蒸锅上的篷布突然裂开,滚烫的蒸汽冲到她身上,导致全身大面积烫伤。由于伤势严重,张国秀住院近两个月,住院期间一共花费了113000元。“还好我参加了‘新农合\’,报销了69800元,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还报销了13300元!要不是这样,根本医不起这病啊。”谈起“新农合”,张国秀由衷地感谢这一利民政策带来的实惠。

什邡作为在2005年德阳首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市,如今10年过去了,像张国秀一样,什邡广大农村群众早已从“看不起病”、“看病难,看病贵”迈入了“有病进医院,住院花钱能报销”之路。

惠民政策亮点纷呈

每年10月,什邡市各镇就相继铺开了“新农合”参合宣传,采取以镇政府为主体,村组具体实施的方式,集中收取村民参合资金。什邡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5年什邡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什邡农村群众的健康意识得到了加强,患病就诊意识不断提高,很多患大病、重病的农民在“新农合”的帮助下得到及时救治,恢复了正常生活,不少农民家庭因为得到及时补偿,免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小病拖、大病扛”的状况明显改变。

“‘新农合\’在减轻农民医疗负担、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什邡市参合覆盖面不断巩固扩大,2015年,什邡市“新农合”以村为单位参合覆盖率达100%,参合人数为263525人,参合率为99.37%,较2014年提高0.01个百分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筹资标准由2005年的30元上升2015年到470元,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2015年达到12万元。

“什邡市以大病统筹为主,提高参合农民受益度,门诊继续推行17种慢病补偿和恶性肿瘤、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期间)等11种特殊疾病比例补偿;继续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一般诊疗费\’政策;对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的什邡市人民医院和什邡市中医院由‘新农合\’基金支付参合农民门急(诊)诊查费6元每人/次。”该负责人表示,这样不但有效减轻参合农民负担,还极大提高了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和受益面。

据了解,什邡市还多措并举,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的大病保障制度,继续实施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工作,截至2015年10月20日,该市共计补偿524人次,金额86.9万元。同时,继续实施对0-14岁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患儿医疗救治工作,补偿住院费用的85%,对民政认定的贫困家庭实行单病种付费的100%报销;开展终末期肾病等22种重大疾病的医疗救治工作,并实现电子化管理。

简化流程方便群众

为让群众少跑腿、办好事,什邡市不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升新农合信息化程度,采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参合人员信息、费用审核、人员登记、资金管理实现了平台统一管理。

简化报账流程带来的便捷,双盛镇白鱼河村的宋兴发有着真切感受。2009年,宋兴发查出患上了尿毒症,每星期都必须去医院透析两次。“我这个病要长期做透析,每次透析费用500多元,‘新农合\’每次能报销350元。”除了医疗费用减轻了不少负担外,还让宋兴发感到贴心的是,出院结算的时候费用就能直接报销,患者多退少补,“就医报销省去了不少中间环节,特别省事。”

通过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完善新农合信息平台,优化了服务流程,什邡市实现了参合农民就医市内报销和大病补偿的同步即时结算;同时,对22种重大疾病的医疗报销,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和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告知参合农民住院信息,极大方便百姓看病报账,也提高了新农合管理水平和效率。患者出院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身份证和住院发票原件、出院证、清单,直接在医院“ 新农合”结算窗口就可以办理报销补偿,如费用达到大病报销标准,还将与新农合一并核算报销。  

文/图 本报记者 曾征

新闻推荐

八角水库力争明年4月下闸蓄水

(上接第一版)“去年11月11日,大坝沥青混凝土心墙正式开始浇筑,标志着该工程全面进入大坝填筑阶段。”什邡市水务局相关工作人员称,心墙填筑是关系大坝防渗效果的关键核心工程,工期预计一年,坝体将同步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