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养凤”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近日,邱明圆在什邡元石镇箭台村开的柴火鸡生意更加红火。“现在不管是周末还是大长假,来我们这儿旅游的都多着呢!”邱明圆是当地人,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正是瞅准了家乡近年日新月异的变化。
近年来,包括元石镇在内的中国农村,迎来了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双重机遇,新村新貌、新政新举既引回“归巢燕”,又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回乡创业有奔头有希望
“生意怎么样?”
“去年下半年才建起,时间虽不长,但生意一直都比较好。你看现在,周边已经开了几家类似的农家乐了。”
邱明圆的小店是箭台村的第一家柴火鸡,柴灶配上铁锅,大火焖鸡,再围着锅边做一圈小麦馍馍,香味扑鼻。“现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农村都很少有人再这样煮饭烧菜了。对城里人来说,烧柴火更是觉得稀奇,做出来味道也格外香。”开业以来,小店生意不断,一是缘于这特色菜,更是因为箭台村这几年摇身一变3A级景区所带来的巨大人流。
近年来,在“农旅结合”的发展道路上,箭台村将观光农业与休闲旅游紧密结合,成为成功范例。位于箭台村的花信箭台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已连续举办了四届“荷塘月色之旅”乡村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外地游客。“以前我一直在外面打工。看到家乡环境越来越好,便有了回乡开个农家乐的念头。乡上、村上对我们这些返乡创业者也很支持。”邱明圆说,如今单就他店里的营业收入,一年就有150万元左右,他还请了10多个服务员,都是本地村民,“现在大家在家门口就可以做生意、打工,哪个还愿意出去嘛”。
“活”地生财产生规模效应
当前,元石镇花桥村的蔬菜基地迎来茄子收获季,村民们正忙着将茄子装框运往外地。“我们合作社的整个蔬菜基地共有300多亩,正在采收的茄子有几十亩,采取的都是订单销售,亩产有7000斤左右,效益还是不错。”合作社负责人荣波正在地里忙活。
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实现效益提升,荣波的蔬菜基地正是受益者之一。“发展农业必须走产业化、规模化的路子,镇上搞土地流转也是比较早的。”荣波说。记者了解到,早在2007年,元石镇就开始探索“土地规模经营,农民集中居住”的城乡统筹路径。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箭台等村通过归并田块、改造道路沟渠、开发零星荒地等方式整理耕地,“拆院并点”,打破组别,多组聚居,建起了川西民居风格的农村住宅小区。2013年以来,元石镇全面完成土地确权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目前已择优引进业主40余家,集中流转土地达3000余亩,用于蔬菜、葡萄、苗木等种植。
“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村大部分青壮年从传统的农田耕种上解脱了出来,外出务工、经商创业或者就近务工都能增收,每年还有一笔可观的土地租金收益。”荣波告诉记者,除了外地业主,本乡能人、大户也逐渐加入承包队伍,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有些还走上了品牌化的路子。
千人大培训提升技术能力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说明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落实到地方、到基层,就要为大家提供创新创业的指导、引领和扶持,开展相关的培训是基础,也是对创业者、创新者最直接的技术、智力帮助。”元石镇党委书记周乐秀表示,去年底该镇提出了在2015年要实施“千人大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有效带动充分就业,促进城乡人民增收致富,带领群众全面建小康。
据了解,该镇推出的“千人大培训”计划确定了40余个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包括干部业务、法律常识、公民道德、实用技术、就业拓展、群众文体活动等。为了紧接地气服务群众,该镇直接将课堂开进活动广场,面向群众开放式办学,针对村民的创业培训、致富经验培训项目就达20余个,致力于培养一批既掌握增收致富技术又有较强职业技能的“新型农民”。针对残障人士,元石镇“输血”、“造血”并重,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给予一定补贴,着力提高他们增智、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当地残疾人自强自立、敢于创业,让他们及其家人掌握一技之长。
“我们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动态管理并录入系统,对就业岗位和需要参加技能培训意愿的人群,逐户逐人开展登记了解。采取的‘菜单式\’培训模式,由需要培训的人员‘点单\’,镇上‘接单\’,也让培训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元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各类创新创业培训,不仅让群众学到了实用技术,增强了创富本领,其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本报记者 许江韵 通讯员 唐成金
新闻推荐
“这次我们带来了川芎茶、川芎酒、川芎晶片等参展,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川芎产品。”11月19日,在第三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暨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上,什邡鑫和川芎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义忙得不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