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传文:从农民工到“猕猴桃状元”
潘传文在果园里查看猕猴桃长势。
文/图 本报记者 曾征
“老潘,再摘几背篓猕猴桃过来。”……“老潘”,名叫潘传文,什邡市湔氐镇人。在今年8月21日什邡市第三届世外桃源之旅开幕式上,潘传文被评为湔氐镇猕猴桃种植“状元”。接下来的日子,“状元”果园里的水果商贩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湔氐镇中和村2组潘传文的猕猴桃果园,只见潘传文和家人背着背篓,穿梭在猕猴桃树间采摘着猕猴桃,忙得不亦乐乎。“我家的果子大部分批发,少部分用于游客采摘,除去开支,今年的净收入能有10多万元!” 老潘脸上乐开了花。
返乡种桃成“状元”
潘传文也曾经是一名四处务工的农民工。凭着自己对农业种植的浓厚兴趣,2009年,他来到什邡市一家农业观光园,从事大棚蔬菜瓜果管理工作。从小就出生在农村的潘传文本身就有着农业种植的经验,然而在工作中,他仍然不时虚心向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也积累了不少新的知识。
随着近年来湔氐镇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的热潮,潘传文在思索良久后,拒绝了当时老板的挽留毅然回到家乡,决定在这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财富。2010年,潘传文流转了13亩土地,种起了红阳猕猴桃。“要干就要干好!”虽然之前从事过大棚蔬菜瓜果管理,但猕猴桃种植却是完全另外一回事,潘传文一点经验也没有。于是,他经常到网络、书店汲取相关知识,镇上举办的种植培训班,他更是一次都没有错过。
“猕猴桃属阳性树种,耐半阴,喜阴凉湿润环境,怕旱、涝、风……”如今几年时间过去了,老潘对猕猴桃的种植如数家珍。为了提高猕猴桃的有机成分,老潘还将猪粪、油枯混合发酵制作成农家有机肥,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样不但经济环保,而且种出来的猕猴桃口感也更佳”。
潘传文告诉记者,猕猴桃树寿命约15年到20年,但其间农活却不少。“比如除草、修枝、施肥、套袋等,一般我们忙不过来,就请流转了土地的乡亲过来帮忙。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大家也特别愿意!”老潘说。
要向现代观光农业园发展
说到自己被评为湔氐镇2015年度猕猴桃种植“状元”,老潘憨厚地笑着,“这得感谢咱们镇党委政府在技术、销售和宣传方面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今年是我,希望明年就是其他种植户!”
“我家的猕猴桃从8月21日正式开始销售,现在已经销售了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半个月左右时间,潘传文果园里的3万余斤猕猴桃销售近七成。猕猴桃销售火爆,也在于他的销售模式。除了传统的销售方式,老潘还在网络上销售。“现在不是大力提倡‘互联网+农业’嘛,我也就是跟着潮流先走了一步。”只要有空闲时间,潘传文就喜欢看新闻,对当前的国家、省、市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和措施也读过不少,“现在政策这么好,我得好好加油干!”
“老潘的果子品质确实不错,现在价格都谈好了,今天准备批发一万斤。”果园里,一名姓梁的商贩正在忙着装载猕猴桃,“我是专门从都江堰过来的,这些猕猴桃除了在都江堰销售外,部分挑选出来的优质果子还将销往广州、上海等地。”
如今,老潘给自己的果园制定好了一个发展规划:逐步提高果品质量,向现代观光农业园发展。然而,他的果园地处偏僻,要实现这个目标,颇为狭窄的道路成了压在老潘心里的一块大石。
湔氐镇党委政府得知潘传文的心愿后,经过实地勘察和研究,决定给予包括潘传文在内的猕猴桃种植户大力扶持。“除了拓宽贯穿整个村子的村道外,我们还将为潘传文解决通往他果园道路问题,对于这些种植大户、种植能手,我们将全力支持。”湔氐镇党委书记邹艾艾表示。
这个好消息让老潘喜不胜收,“希望等下次你们再来的时候,就能看到我的农业观光园!”
新闻推荐
>>>核心提示上世纪80年代初期,依托境内丰富的磷矿资源,各类小化工企业在什邡市遍地开花,多数企业配套环保设施较为落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环境历史欠账逐渐累积显现,特别是局部区域环境问题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