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灾区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记德阳援芦干部何勇
何勇(右)与援建人员在龙门乡青龙场镇张伙聚居点建设现场察看工程开展情况。
本报记者 文潇 摄
“我们要怀着一棵感恩的心认真负责地参加援建工作,让灾区人民尽快住上新房子!”这是什邡市回澜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什邡援建芦山龙门乡工作组组长何勇对一起参加援建的同事常说的一句话。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援建芦山工作中,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何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三严三实”要求,认真遵守各项工作纪律,怀着一棵感恩的心认真参与到龙门乡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积极为灾后恢复重建献智献力。
本报记者 肖盛雄
重建项目了然于胸
7月15日将近正午时分,火热的太阳炙烤大地。援芦干部何勇和李关伟像往常一样来到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检查场镇房屋建设进展、安全质量等情况。
“这边是16幢,这边是14幢。9号楼和10号楼要抓紧建设进度,必须赶在7月20日这天统一进行外墙装修!”何勇对青龙场城房建设项目了然于胸。他一边对李关伟说,一边在工作笔记上作记录。何勇告诉记者,震中龙门乡的农房建设即将全面完工,现在正在抓紧城房建设,他们每天都要到工地进行现场督查,并且将借鉴什邡红白、绵竹剑南的先进经验,把青龙场打造成集居住、观光于一体的聚居点。
自今年4月带队进入龙门乡后,何勇立即与前批援建干部完成工作对接,并明确责任分工。在援建工作中,他身先士卒、不畏艰辛带领工作组坚持与龙门乡人民“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进行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龙门乡灾后重建指挥部安排的各项工作。他坚持每日步行督查19个项目,在督查中不惧工地中存在的危险始终站在第一线,走在最前面,对督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化解,个别特殊问题认真收集及时汇总交指挥部,为指挥部的科学决策提供实时依据。经3个月的不懈努力,通过在安全施工、质量保障、推进进度等方面的督查促进,目前龙门乡4个聚居点基础设施项目已全面完工,近400余户群众即将迁入新居,2条街道风貌整治快速推进,龙门古镇面貌进一步提升,老街289户农户的11个建房项目正在进行,预计年底大部分群众可迁入新居。
何勇还将什邡在灾后重建工作中项目档案管理经验带到龙门,并积极主动协助龙门乡做好灾后重建项目档案规范归档。在工程项目预审工作方面,何勇主动请缨,积极对接什邡市审计局,并邀请什邡审计人员赴龙门乡开展项目预审,积极为龙门项目资料完整及项目合理合法管理提供经验。
积极化解纠纷维护稳定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何勇总是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同龙门乡有关人员深入农户家中做解释工作,有时化解一起矛盾纠纷要深更半夜才能回驻地休息。在做群众工作中,他充分利用什邡征地拆迁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为当地成功化解了50余起群众因对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方面不理解、不支持的群众矛盾,使项目有序推进。
何勇还积极参与突发事件处置。今年5月中旬,龙门乡五星村、隆兴村因个别农户秸秆焚烧引发山火,何勇闻讯后,及时带领工作组会同龙门乡有关人员迅速奔赴现场参与救火工作,在救火过程中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同大家一道扑灭了山火。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他还特别介绍了什邡秸秆禁烧经验。
最令何勇难忘的一件事,则是今年4月,青龙场一农房家中发生火灾,家中的物品毁坏殆尽,被一把大火烧成了困难户。何勇了解情况后,立即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开会商量帮助解决办法,并与当地干部一道深入这户村民家中做解释工作,给予相关补助。其中,什邡还捐助了1万元。
何勇还请什邡当地书法家为124户村民每家书写了对联,并雕刻成匾牌安装,每幅成本达1000多元,全部由什邡捐赠。目前,已安装匾牌81家81幅。村民们都非常感激何勇,称赞他是好干部。龙门乡张伙聚成点的村民们说:“何书记这人真好,不但帮助我们搞重建,还给我们送匾牌,想得太周到了!”
■记者手记
灾后重建不仅是基础设施、产业、房屋等方面的重建,更重要的还有精神文化方面的重建。何勇在援建工作中做到了。他想方设法向送灾区群众赠送匾牌,即是向灾区群众赠送精神文化食粮,让灾区群众心灵得到进一步升华。在张伙、李伙、王伙、白伙聚居点,到处呈现出一派浓厚的文化特色,体现出灾区群众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何勇功不可没。
新闻推荐
市民在天桥村体验猕猴桃采摘乐趣。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讲的是要因地制宜实现生存和发展。地处什邡蓥华山区的冰川镇天桥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如何更好地‘靠\’山”是镇村干部群众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