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里的“菜单式”培训 ——什邡“全天候”远程教育服务党员群众

德阳日报 2013-11-06 02:17 大字

10月29日一早,什邡市马祖镇邓通村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王道兵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下载政策法规、文化体育、安全生产、红色电影等各类专题课件,为党员群众提供菜单式、点题式培训学习。

灾后重建以后,村部硬件设施水平大幅提升,各类活动场所齐全,成了村民们日常休闲的主要去处。“现在,村民来这里办事、阅览图书,或晚饭后到广场上跳坝坝舞,都会时不时到远教室坐坐。每次开村组干部会、社员代表大会前,我们也会结合当前重点工作,收看学习政治理论、党建知识、普法知识、先进典型工作经验专题片、反腐倡廉案例专题片等等。”在邓通村党支部书记李大坤看来,在政策法规宣讲、主题教育活动中,远程教育直接生动的视频播放形式,较村干部面向村民的口头“说教”更为有效。老百姓关心的惠民政策、补贴政策、补助标准、资金发放等信息及时发布,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由于政策理解不到位而引发的矛盾,促进了农村和谐。而针对村组党员干部的定期学习、集中学习,也使大家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素质,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充电”平台。

如今,在邓通村,村民到远教站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尤其在各类实用技术教学,农资产品、农作物供求信息发布时,能容纳百余人的远教室更是坐得满满当当,当地不少种养户从中学习提高种养技术,实现致富增收。“在农时季节,远教站点都会采取‘点菜\’方式,播放群众希望观看的育种、施肥等科学种田节目,让群众及时掌握农产品的市场行情,避免‘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李大坤说。

为使远教平台更加深入群众,实现服务“精细化”,今年以来,什邡各远教站点管理员走村串户了解党员群众的真实需求,广泛征求意见,建立起了《远程教育群众需求台账》,让“菜单式”管理更加有据可循。根据各村(社区)产业发展和党员群众需求,市里还分期分批组织专家人才深入全市158个村级远教站点进行授课,在田间地头、产业基地,专家现场“面对面”指导,通过亲自动手演示,手把手教,一对一现场答疑等方式开展教学,获得了群众的好评。“远程教育站点每月根据我们的需求和种养特点有针对性地举行学习,对我们来说很有收获。”今年的“7·9”特大暴雨洪灾让什邡元石镇箭台村的种植大户荣波损失惨重,正是通过远教平台获悉补种技术和市场供需后,荣波及时补种豇豆、黄瓜、玉米等作物,有效降低了灾害损失。

作为什邡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村,箭台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远教站点同样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传统农业村向观光农业和特色旅游村的转变,大量土地流转和规模业主入驻,让当地农户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村民以前是自己种地,现在多在业主那打工挣钱,利用远程教育,让他们学习技能技术,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和环境。同时推行‘远教+合作社’模式,推动专业合作社和规模业主的发展,积极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转变,打造新型乡村产业化旅游。”箭台村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结合开放型村部建设,什邡市158个村级远教站点还正推行“远教+村部开放”模式,对党员群众实行常年“全天候”开放,配备专人操作管理,随时满足党员群众点播需求,积极营造“自主学习、开放学习”的浓厚氛围,引导党员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扩宽他们的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共促社会和谐。

本报记者 许江韵

新闻推荐

群众参与 目标选人 能人治村

“如果我当选,我将为本村的发展和村民致富竭尽全力,尽快改变本村的面貌,给群众一份满意的答卷……”12月3日,什邡市皂角街道农科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大会现场,2名书记候选人先后上台发表竞选演说,现场60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