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圆美丽校园梦
民生故事:让每一个学生不因外界原因而辍学
2012年3月11日,对于什邡市蓥华八一学校五年级学生小陈来说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他刚从老师手中接过由什邡教育基金会颁发的1500元助学金。1500元并不算很多,但对于小陈和他的家庭来说,却是久旱的“及时雨”。
小陈的母亲在“5·12”特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爷爷也左腿粉碎性骨折终身残疾,家中还有个多病的奶奶,全家仅靠父亲一人支撑,2010年在政府重建住房补贴下,父亲拿出全部积蓄建了新房。但是,仅仅是为家人治病这一项开支,就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背起了沉重的债务。小陈学习生活的费用,这更是摆在一家人面前的难题。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从小陈入学开始,不仅没有向学校交一分钱,每年学校还给他发放为数可观的助学金,让他内心着实滋生出阵阵暖意。
民生行动:从政府高度重视到社会共同关注
近年来,德阳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加强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市、县(市、区)均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同时对各级学生资助中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学校、中职学校资助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和校园网络、广播站、LED灯、板报、标语等集中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举办主题班队会、专题讲座、征文比赛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家喻户晓,确保应助救助。
制定实施办法,落实配套资金,加大投入,实现资助政策在全市全覆盖。不断加强资金管理,规范支出行为,依法按程序操作,实现“应助尽助、该助才助”的目标。2012年,全市共为18万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各类资助金1.5亿元。
市级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大检查,并对相关学校资助资金重点开展审计工作。市教育局坚持月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加大督查力度。同时,公布各级学生资助中心的投诉电话,邀请行风评议员和新闻媒体参与资助实施过程,主动接受监督。
教育是民生的基石,不仅政府投入大,企业、团体济困助学、奉献爱心也蔚然成风。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南京市慈善总会、四川扶贫基金会栋梁工程分会, 一个个极富爱心的慈善组织;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四川龙蟒集团、剑南春集团公司,一个个极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陆毅、刘大玉,一个个熟悉、不熟悉的爱心个人,都参与到德阳市的助学行动中来了。
刘大玉是绵竹人,这个在教育战线上奉献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者,曾经在绵竹多所学校工作了20年,先后担任过老师、校长,后来到北京工作,任光华路第三小学校长。2011年1月,身患重病的刘老师离世,离世前,她再三嘱托自己的丈夫何天德将自己积攒的2万元钱捐给家乡,资助贫困孩子读书。2011年5月,已经80岁、同样身患重病的何天德,将2万元钱捐给绵竹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完成了妻子的遗愿。目前,这笔捐款已用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
民生数据:
2002年“栋梁工程”实施以来,德阳市共为23055名贫困大学生提供资助金达4987.7万元;
2006年,全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8年,城市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到2012年底,直接惠及全市382.2万名儿童少年;
2007年秋季开始,全市开始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2009年起,全市开始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政策,2012年秋季学期起,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实行免学费政策。截至2012年底,两项资助政策的实施共惠及全市15.5万名中职学生,资助资金1.35亿元。
2010年秋季起,全市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国家资助金资助政策。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为4.6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6800余万元;
2010年起,德阳市全面启动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截至2012年,全市共为5746名大学贫困学生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共计3267.3万元。
当“科教兴市”的号角吹响德阳大地,上世纪末,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催生了一个扶困助学的全市性公益组织--1995年,德阳教育基金会应运而生。十多年来,德阳市教育基金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汇集爱心、传递真情,温暖了一大批求学若渴的贫困学子;17年来,德阳教育基金会走过了一条弘扬捐资助教风尚的探索之路,自身实力增强的同时,更见证了德阳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幸福民生
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教育助学一直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多年来,德阳市坚持把济困助学、教育惠民作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认真实施“教育助学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记者手记:
从1985年德阳在全省率先普及初等教育,经历不断加速“两基”的进程,到基教、职教、成教协调发展,再到以体制改革为核心,促进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德阳教育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但是回望走过的每一步,“教育助学”始终作为教育发展的一项核心内容,被纳入德阳历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未来的路还长,任务也更艰巨。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助学工程将陪伴我们每一个学子共同茁壮成长,教育公平将为和谐社会乐章平添更动听的旋律。
本报记者 曾征 实习生 杨婷婷
新闻推荐
什邡工商局日前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这个荣誉对该局来讲,殊为不易,弥足珍贵。这是该局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和深化思想道德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