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跨越灾难 追寻梦想

绵阳日报 2013-05-13 03:23 大字

历史的长河中,五年不过是弹指一瞬。

对于在废墟上重新站起来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区而言,五年来的巨变足以使其在人类抗灾减灾史和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浓重一笔。

记忆在五年前的“5·12”骤然定格,希望在五年后的今天成为现实。

汶川抢险救灾的惊心时刻,见证了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共同抗击灾害风险的顽强与坚韧;五年恢复重建的艰辛历程,度量出一个伟大国家执着筑梦、坚定前行的成长轨迹和巨大跨越。

五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

但这五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变化之大,又恍如隔世。

巨大伤痛,刻骨铭心——8万多人遇难、失踪,1500多万人无家可归,1000多万人心理严重受创。

灾后重建,史无前例——8000亿元资金投入,10多万人前赴后继,科学重建,再造辉煌。

梦想之路,洒满阳光——灾难极重的四川,全省生产总值4年翻一番,地方公共财政3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这个往昔的灾难之地,正托起梦想的翅膀……

·数说5年·

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过震前

●汶川特大地震5年来,四川国内生产总值4年翻了一番,突破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000美元;地方公共财政三年翻了一番,突破2000亿元,“吃饭财政”正在实现向“发展财政”的历史性转变。四川主要经济指标已全面超过震前水平,正由西部经济大省向着“全国经济强省”的梦想迈进。

●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工业规模跨上万亿元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2%;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1.8%。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19.2∶44∶36.8调整为2012年的13.8∶52.8∶33.4。

●四川规划实施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主体骨架正在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车里程均超过6000公里,跃居全国前列。

·遥感监测·

城镇重建取得重大成就堰塞湖风险已完全解除

在汶川特大地震5周年之际,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11日发布了对汶川震区5年来城镇重建、堰塞湖等情况的遥感动态监测和评估结果。

对震区城镇重建的监测显示,5年来北川新城、汉旺、擂鼓和南坝等12个乡镇区域的重建取得了重大成就。震后临时安置房在2010年后基本拆除,2011年城镇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灾区学校、道路和生活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镇建设布局更加合理;映秀、擂鼓、南坝等山区乡镇基本在原址重建,5年来周边生态环境整体上有了很大改善,道路、交通、河道基本恢复正常。

对震区36个堰塞湖的动态监测表明,堰塞湖风险已完全解除;5年间未发现新增堰塞湖;未完全疏通的堰塞湖库容量已有效减低,坝体因人工加固、疏导或自然冲刷等因素,已十分牢固。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

▲5月12日,一名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年轻人在北川老县城的纪念碑前祭奠地震遇难者。当日是汶川特大地震5周年纪念日,北川群众和从各地赶来的人们在北川老县城祭奠逝者,寄托哀思。

◆5月12日,参加祭奠活动的学生排队向遇难者敬献鲜花。当日是汶川特大地震5周年纪念日,映秀各界群众在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举行祭奠活动,悼念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

加 油

5月11日,参观者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内留下美好祝愿。5月9日,为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位于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任家坪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展馆通过图片、实物,配以雕塑、模型及多媒体演示,再现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区从废墟走向新生的历程。

“罗汉娃”五岁了

5月12日,四川省什邡市千年古刹罗汉寺,“罗汉娃”们一起过5岁生日。当日是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纪念日,什邡市108个“罗汉娃”汇集到他们的出生地罗汉寺一起过生日。

新闻推荐

什邡遭受暴雨袭击造成1人死亡3人失踪

新华社成都8月18日电(记者叶建平)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四川什邡市17日晚遭受暴雨袭击,6个乡镇受灾严重。截至目前,已造成1人死亡、3人失踪,600余亩农作物受灾,10多条公路约150公里受损,50米堤防被冲毁。从17...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