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家地变试验场菌农争先玩科技

四川日报 2013-05-22 16:35 大字

什邡推广“产业体系专家+专业大户”模式

本报讯(记者 段玉清 曾小清)与以往学术研讨会不同,5月16日在什邡举办的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毛木耳精准化栽培技术研讨会上,多了农户的面孔。什邡市湔氐镇桐林村村民、毛木耳种植户张文平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分享了毛木耳栽培新技术的应用效果。

几年前,“我也算是科研人员的一部分!”自从将自己家的一亩地变为食用菌专家团队的试验场后,张文平早已将自己看成科研人员的一部分。农户土地为何变成试验场?2009年由国家和四川省食用菌体系专家团队及毛木耳种植户建立的“产业体系专家+专业大户”科技创新的模式在什邡开始实施。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微生物室主任、食用菌体系专家团队成员彭卫红介绍,该模式是将专家的研究试验场所从实验室、科研专用试验场搬到农户田地里,通过专家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实现生产科研无缝对接。“专家先针对毛木耳生产存在的问题设计出试验方案后,由一名专家常驻农户家中指导农户执行方案。试验成功后,再将成果推广开来。”彭卫红说,“此模式可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将试验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通过专家农户直接合作,国家和四川省食用菌体系专家团队目前共试验出6项科研成果。这为参与试验的农户带来不少收益。2008年,张文平每亩木耳产值不到8万元,净利润1万余元。而现在每亩产值在12万左右,利润5万元。

通过试验农户的示范带头作用,湔氐镇木耳种植户纷纷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目前试验成果已推广至全镇其他2000亩木耳种植基地中,占全镇木耳基地的60%。

新闻推荐

积极生产自救 确保农民增收

李昌平在什邡绵竹调研灾情时强调本报讯(记者冉倩婷)7月11日,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赶赴什邡、绵竹,查看两地因强降雨受灾的农田、受损设施,指导抗洪救灾。冒雨走在什邡石亭江沿岸,李昌平详尽...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