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奇!不用土也能种蔬菜 ——探秘旌阳区扬嘉镇高斗村的无土栽培新技术
无土栽培的第一季蔬菜迎来丰收。 本报记者 云海明 摄在土地上种庄稼,是千百年来的传统。而今有人不用土地同样种出蔬菜、水果,甚至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既绿色又环保。6月15日,记者随市蔬菜办走进旌阳区扬嘉镇高斗村10组,探秘这里的无土栽培新技术。
本报记者 汪巧
不用泥土,蔬菜靠什么生长?
走进高斗村的大棚蔬菜基地,嫩绿的辣椒、紫色的茄子、红彤彤的西红柿,十分惹人喜爱。记者看到,这里的蔬菜种植不用一点泥土,而是利用各种农业生产的废弃物,例如秸秆、锯末、菌渣、糠渣、鸡粪等,制作出通透性好,持水率高,十分适合植物生长的“全价富养基质”。
基地负责人田辉告诉记者,菌渣是他们制作“全价富养基质”的主要原料,今年3月开始试种第一季50亩蔬菜时,他们就前往什邡市湔氐镇拉回了上千吨菌渣。“通过加工、配比、发酵,原本让农民头疼的废渣在这里变成了宝。”田辉说,“有了这‘全价富养基质\’,种菜的化肥钱也省了。”
不用农药,怎样防虫防病害?
在无土栽培基地,记者发现,与传统大棚不同的是,该基地采用的是双层大棚,而40个大棚仅有五六名技术工人在管理。田辉骄傲地告诉记者,这就是无土栽培技术的又一优势。
仔细观察,记者发现,每一个大棚都安装了防虫网,在降温放风时能有效避免虫蛾飞入发生病虫害。为了确保大棚内的蔬菜不受病菌感染,每一个大棚内门边位置还建有消毒池。不仅如此,大棚采用全自动化管理,蔬菜浇水都是深井地下水浇菜,平均5分钟能灌溉1亩,并能确保种植的蔬菜不受水源污染。“我们还在基地的四周留有8米的隔离区,避免其他农作物打农药时污染到我们的蔬菜,下一季,我们还将在基地四周种上薄荷类香菜以避虫害。”田辉补充道。
不用化肥,蔬菜产量如何?
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使用任何激素和添加剂,无土栽培技术摒弃了所有传统的种植方法,那么,产量又如何呢?田辉笑着说:“这点不用担心,我们的蔬菜产量是传统种植方法的3倍。”
记者看到,基地大棚种植的蔬菜不仅植株比室外的长得高,挂的果也多,且长得很均匀,而其中的诀窍就在于营养液的供给。田辉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传统种植方法一般是采用施肥、追肥,人工配比肥料的方式进行种植,不仅容易造成蔬菜“饱一顿、饿一顿”,而且由于人工配比的不确定性,也容易导致蔬菜营养的缺失;无土栽培方式采用科学配比营养液的方式,每天定量供应给蔬菜应有的营养,所以能产出生长周期长、产量高、品质好的蔬菜。
品质优良的蔬菜煞是喜人,但大家更关心的还是成本和效益。田辉说,50余亩基地他投入了160余万元资金,平均每亩的成本大概需要3万余元,但由于使用的是钢架等使用周期长的基础设施,一次性的投入可使用10来年,比起一般2年需更换的竹架更有性价比。而效益上,由于该技术不用挖土、不用淋粪、节约用水用肥,节省了很多劳力,再加上产量的可观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还是吸引了不少附近村民。“很多周边农民都来我的基地参观过,准备下一季一起干,现在达成意向的已有20户左右。”田辉说,目前,他们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有意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该基地计划将下一季种植扩大到200亩,5年内,扩大到500亩的种植,带动周边的农户利用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不仅种植全年可生产挂果的蔬菜,还将种植反季节水果,发展观光农业。“到时候,你们冬天也能在我的基地里采摘无公害的绿色草莓。”田辉说。
对于发展高效生态型无土栽培蔬菜技术,市蔬菜办技术人员王强表示,在追求安全绿色蔬菜的今天,发展生态型无土栽培对于德阳市蔬菜品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德阳市农业发展竞争力。
新闻推荐
2003年10月20日在什邡原民主卫生院旁边捡拾一女孩,现约9岁。请其亲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持有效证件于60日内来认领,逾期将依法安置。什邡市民政局2011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