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聚英才正当时 “阳”帆起航向未来 德阳市人才工作综述
清华大学实践支队到德阳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站选址调研。部门供图
叶红羽
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43万,增长39.61%,建成国家级高新区1家、省级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位,人才引领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150项,85项获省级科技奖励,3项获国家科技奖励……
数字不断提升的背后,是德阳市广纳天下英才的胸襟,不拘一格用才的气魄,用心用情留才的温度,这座不断奋进的城与这群才气横溢的人邂逅,努力打造新时代“才聚城兴”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德阳市坚定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聚焦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建机制、引人才、搭平台、优生态,引领全市人才智力势能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为打造全省主干新高地、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化典范城市汇聚起磅礴动力。
放权松绑,释放改革创新政策“红利”
体制活、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德阳市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制度创新,逐一破除阻碍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体制机制之“墙”,始终保持奋力向前的“德阳脚步”。
——引才机制更灵活。坚持筑产招才、开放揽才、以赛纳才,打造数字产业、通用航空、油气装备3个人才发展试验区,建成“58同城”未来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聘请朱美芳院士等专家担任“城市顾问”,举办第四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等重大赛事,吸引、培育68名博士后、4000余名学子、5000余名技能人才选择德阳、扎根德阳。
——评价机制更精准。坚决破除人才评价唯学历、唯论文、唯资历问题,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承接人才评价职能,健全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机制,用好人才评价风向标,75名专业技术人员破格取得相应级别职称。
——激励机制更有效。全市投入人才经费达2.4亿元。出台“科创十条”等高含金量人才政策18项,给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高800万元资金支持,对硕博人才给予10-40万安家补助,针对人才发展试验区内的急需产业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综合资助和800万元奖励支持,以真金白银鼓励人才先行先试。
平台赋能,擦出协同合作共赢“火花”
水茂鸟集,水深鱼聚。平台是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德阳市树立开门开放理念,坚持以平台集聚人才、以人才带动产业,积极拓展人才发展平台,形成以开放合作平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企业研发平台为一体的产业人才平台建设体系,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拓宽校地合作“朋友圈”。与10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成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引才引智基地等4个引才工作站、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等8个创新平台,组织全市优质企事业单位赴高校招才引智,与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共建实践基地,吸引“双一流”高校人才到德阳就业创业。
——搭建引才聚智“连接器”。延展“实验室—研究中心—孵化器—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孵化链,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重点创新平台9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促成F级重型燃机核心转子体锻件等14项科技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带动主导产业实现营收2352.9亿元、增长23.3%。
——打好区域协同“联动牌”。健全成都都市圈区域型、产业型、平台型人才共享机制,组建“大港+”“成旌东雁”人才联盟,联合举办城市推介、人才招引等活动23场,邀请68名博士(后)到德阳指导,解决技术难题16个,与渝北区、江北区签订20项人才合作协议,交流互派7000余名人才,订单式培养输送技能人才5100余人。
(下转第七版)
新闻推荐
(记者曾可嘉通讯员张博)记者从旌阳区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区通过组织人力疏通沟渠、加快各项水利设施建设等措施,切实提升春耕生...
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