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城管“四个绣花功夫”钩织群众幸福感
近年来,德阳城管执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管理城市,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由市长挂帅亲自抓,聚焦立柱架梁“建制度”、各方参与“强合力”等“四个绣花功夫”,全面完成机构综合设置、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整合、统一着装等重点改革任务,有力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立柱架梁“建制度”
坚持把制度机制建设作为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先导性工程抓紧抓实。
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将《德阳市城市管理条例》纳入首批立法计划。今年7月1日《条例》正式施行,细化明确了城市管理职责任务、经费保障、考核评价,将改革任务要求上升到法律层面来推动落实。《条例》实行以来,立案56余件、纠正违法行为4380余起。
强化标准制定。建立环卫、市政、园林、照明、公园管理等六大标准制度体系,扎实推进执法中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2个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聘请四川仁竟等3家律师事务所常年驻队现场办公,扎实开展模拟执法评测、综合性优秀案卷评选、岗位技能比拼等活动,全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城管执法队伍。
强化督查督办。将生活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专项考核,实行一级提醒、二级警示、三级问责,力促行政执法无瑕疵、垃圾清运无空档、市政设施无破损、园林绿化无裸土、城市照明无盲区。
各方参与“强合力”
把凝聚各方参与合力作为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基础抓紧抓实。
强化源头治理。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把市城管执法局作为市规委会等全局性议事协调机构的成员单位,一步一个脚印补齐农贸市场、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强化联动共治。推行“公安+城管”联勤联动和“社区自治”“商家自治”,市城管执法局与60余个社区、10所学校开展共建活动,与两所高等院校、10家媒体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引入10余家专业公司参与城市管理,形成多元共治管理格局。
强化群众参与。既强化管理为了人民的宗旨意识,也运用好管理依靠人民的方法论,在东湖山公园生态修复建设、便民服务点设置、“水果车地图”等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中,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立执法人员、街道经营业主共管共治微信群,推出“‘让流动商贩融入城市’市民好点子征集”“城管体验日”系列活动,实现城市管理请群众参与、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
科技创新“作支撑”
把科学信息技术创新运用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强大动力抓紧抓实。
抓好理念更新。着力运用现代科技办传统人工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大力推行“互联网+城市管理”,通过对7大类、88小类、15.5万个城市基础部件信息普查,建立了城市管理部件数据库和城市管理标准地理码数据库,健全城市基础部件信息数据库,精细化推进智慧服务。
抓好平台建设。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数字城管升级智慧城管平台项目,在环卫保洁、违法建筑、流动商贩等管理执法领域,实现感知、分析、处置、监察、指挥调度“五位一体”。按照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等七个环节进行快速处理,从问题发现上报、确认责任单位到任务派遣只需要35分钟即可完成,便捷化推进快速处置。
抓好结合运用。对150辆渣土运输车安装GPS定位,实现全过程动态监控;在城区1565个餐饮场所安装油烟净化器,提升油烟污染防治水平;在下穿隧道等31个城区易涝点安装防洪监控系统,为应急处置赢得时间,面对今年“7·11”特大暴雨,德阳未发生一例城市防汛排涝安全事故。
民生导向“保质效”
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抓紧抓实。
打造便民网络。扎实推进重心下移,开通“96198”服务热线和微信、微博在线受理,建立市民投诉限时15分钟内响应机制,推广生活垃圾上门收运“五定一核”模式,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便民网络。
打造便民队伍。持续深化“强转树”三年行动,细化出3个方面9大项28条具体措施,在全市城市管理班组和执法中队开展“服务先锋”“业务能手”“最美城市美容师”等评比,全力锻造一心为民的新时代城管队伍。
打造便民品牌。坚持“民生小事即大事”,推行“潮汐”式管理,统一经营地点、时间、内容、标识、标准,设立流动商贩疏导点21个,既缓解了市场不足压力,也促进了有效就业,还方便了市民生活,受到社会各界赞誉。
叶陈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刘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伟)昨(11)日上午,2018年度军队转业干部德阳培训点开班,136人将在德阳市培训学习47天。此次培训旨在帮助军队转业...
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