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阳区戏曲进校园 乡村小学生把传统戏曲带到国际大舞台
孩子们利用暑假进行排练。
小演员们在台上表演。
□旌轩文/图
“川剧变脸、京剧梅派唱腔,一颦一笑,一动一静,千般变化,这群农村娃娃不简单,表演的戏曲节目真是棒棒哒!”7月26日-29日,在韩国江陵第十七届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展演上,德阳市孝泉民族小学孩子们表演的戏曲《孝乡戏园》和《梨园新秀》有板有眼,颇受青睐,观众纷纷跷起大拇指点赞。
今年5月,孝泉民族小学收到了韩国江陵第十七届国际青少年艺术节的邀请函,盛情邀请“社戏乡音班”的孩子们到江陵表演。
该艺术节旨在为全世界的青少年搭建文化交流平台,邀请了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等10个国家团员年龄在12至13周岁的15个青少年表演团队参加。主要演出内容为各国(地区)传统和现代音乐、舞蹈、民俗表演、摇滚乐等,同时还开展了文化体验、交流派对等活动。孝泉民族小学“社戏乡音班”是四川唯一一支受邀表演的队伍。在此届艺术节上,国内仅有四川、湖北两个青少年表演团队参演。
7月28日晚,刘何雨露和她的小伙伴们再次登台表演传统川剧《梨园新秀》。“中国的戏曲太美啦,由这群小孩子演绎出来更有意思!”“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无穷,中国功夫太棒啦!”外国友人在观看后纷纷表示。
12名中国娃娃的惊艳亮相给国际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艺术节期间的街头巡游、文化体验、交流活动中,总有不少外国朋友为孝泉民族小学“社戏乡音班”的孩子赠送各自国家的小礼物和队服等纪念品,有的还来到德阳娃娃的住地看望他们。
韩国江陵第十七届国际青少年艺术节会长在德阳小朋友们表演后的第二天一大早,专程来到孩子们住地,和他们亲切交流,并告诉他们,“你们表演的节目是这次艺术节最棒的节目。”在随后的活动中,江陵市市长也称赞孩子们,他们的戏曲表演是这次艺术节留给他印象最深的节目。
如何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少年儿童爱上戏曲?近年来,该校积极探索“戏曲进校园”教学实践,以孝泉古镇厚重的德孝文化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赋予德孝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表达形式,用戏曲的形式,生动演绎德孝文化。
2017年3月,该校以“跃鲤书院”为传统文化教育载体,创办了“社戏乡音班”,尝试开展“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对师生进行地方戏曲和民族曲艺教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该校确立了“一年普及,两年提高,三年见效”的教学目标,尝试开设了多个戏曲教学项目。“最开始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三年级的学生中进行动员,请他们和家长沟通后再决定报名。没想到,家长们对传承戏曲文化相当支持,第一期就有70多个学生报名,占了三年级学生的三分之一。”
支持孩子们学戏曲的不仅仅只有家长。旌阳区拿出专门经费用于服装、道具、教学等开支,还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团队力量:省川剧院、市川剧团的专家老师,德阳周边城市的戏曲大家都纷纷来到孝泉民族小学手把手教孩子们学唱腔、学身段、学变脸、学滚灯……
在充分吸纳校外专家教学力量的同时,孝泉民族小学意识到,要让孩子们一届一届学习传承好戏曲,学校还要培养专门师资力量,开设戏曲教学课程。
在多路专家、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这些零基础的孩子进步迅速,多次登上省、市、区的表演舞台,一次又一次拿到了好名次。也正因如此,他们收到了韩国江陵第十七届国际青少年艺术节的邀请函。
“组建‘社戏乡音班\’,让孩子们学习戏曲,除了传承传统文化,考虑更多的是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个机会,让孩子们在快乐成长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寻找自己的潜力。”孝泉民族小学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从2017年开始,旌阳区“戏曲进校园活动”已在实验小学、市一小、华山路学校、孝泉民族小学、孝泉中学等中小学蓬勃开展。
旌阳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以课程开发为目标,推动戏曲教学规范发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乡村少年宫课程,先后开设了“京剧班”“川剧班”“锣鼓班”等多个教学项目,有数千名学生选修了戏曲教学课程。
此外,旌阳区还引入川剧团、戏曲文化工作社会志愿者等力量,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戏曲教学提供师资保障。
据介绍,基于学校戏曲教学项目内容,旌阳区先后排演了传统戏曲《卖水》《花田写扇》《精忠报国》《戏曲歌舞》《梨花颂》《粉墨》,京剧《沙家浜》选段等,同时,结合旌阳区历史文化底蕴,创编了新编校园版戏曲节目《梨园新秀》《孝乡戏园》等剧目,登上了省市区和国内外表演舞台,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新闻推荐
□谢星波那是1989年夏,四川省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研讨会在德阳旌湖宾馆举行,因为我是农村文学作者,市文联通知我参加了这次盛会...
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阳这个家。